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

ID:39288780

大小:227.5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06-29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_第1页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_第2页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_第3页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_第4页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一)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考点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矛盾的含义矛盾是指事物自身所包含的对立统一关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是事物自身所固有的,人们不能任意制造矛盾,也不能任意取消矛盾。矛盾具有客观性。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基本属性)(1)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接的属性和趋势。矛盾的同一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

2、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所以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内容比较难理解,如果的确理解不了,建议只记: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所以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2011

3、·广东卷]观察右图(改编自陈耶门《沉默集》),请你从矛盾同一性的寓意出发选择漫画标题,最贴切的是()A.目标:奋斗的方向B.信念:勇者的利器C.障碍:跨越的支点D.天才:勤奋的结晶【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表现在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漫画里面的墙对于人而言是前行的障碍,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化为跨越的支点。故C项最恰当。C考点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对立统一原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要求我

4、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坚持用全面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注:考试时这一哲理可以这样表述:(1)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2)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即实现原理与方法论的一一对应)2、矛盾的特殊性原理★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复杂事物的诸多矛盾、同一矛盾双方各有其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注:考试时这一哲理可以这样表述:矛盾的特殊性原

5、理,要求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我们在事物的共性指导下,研究事物的个性。要善于从事物的个性中概括出事物的共性。要坚持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注:考试时这一哲理可以这样表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不可分离的,在一定条件下又相互转化。要求我们要坚持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注:1、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共

6、性与个性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是指同类事物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个性。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实际运用:提示:把握例词:(1)只要存在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或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就包含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2)如果有普遍都适用或都要坚持的东西,而且,这些东西要与具体情况相结合,也体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这一原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1)坚持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工作方法;(2)说明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共同特

7、征和基本原则,如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共产党的领导等,又要立足于本国的实际,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说明邓小平理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的辩证统一;(4)说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具有社会主义的一般特征,而且具有中国特色,适合中国国情。(2008四川卷31)经验告诉我们,手接触到火会感觉到烫,甚至被灼伤。《庄子。天下》中辩者却提出了“火不热”的命题。分析这一看上去荒谬的命题,可以使我们在一般与个别、主观与客观关系等问题上得到一些有益启示。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①“一般的火”独立于“个别的火”,前者不热,后者

8、热②“一般的火”寓于“个别的火”之中,不能说“火不热”③“热”感觉由“火”引起,但不存在于“火”中,所以说“火不热”④“热”与“不热”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