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人品与词风

苏轼的人品与词风

ID:39293183

大小:40.5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29

苏轼的人品与词风_第1页
苏轼的人品与词风_第2页
苏轼的人品与词风_第3页
苏轼的人品与词风_第4页
资源描述:

《苏轼的人品与词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苏轼的人品与词风马秀娟内容提要苏轼是中国杰出的文学家,他的词既有婉约的,也有豪放的,而他的词风的多样性,与苏轼的人品有着密切的关系,与苏轼的儒、佛、道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关键词苏轼人品词风儒家思想佛道思想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公,眉州眉山人,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旷世奇才。他一生经历坎坷,思想复杂。前期尚儒,后期又尚佛尚道,融儒、释、道于一体,既具有入世之态,同时又表现出超脱之行。他的词作有三百余篇,在他一生的文学创作中所占的比重虽然不大,但风格却是多样化的。而造

2、就苏轼词风多样性的,正是苏轼的坎坷的命运和他独特的人格魅力。本文将从苏轼的思想和词风来论述苏轼的人品和词风之间的关系,从而学习苏轼的人生思考和文化性格。(一)苏轼起伏的一生苏轼出生于眉州眉山,这里的学风、文风皆以“西汉文辞”为宗师,正是在这样的学术氛围中,造就了苏轼的文学素养。嘉佑元年,苏轼随父苏洵到京城参加进士考试,获得进士及第,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可是,苏轼的命运并没有这么一直平坦下去,而是灾祸横生,坎坷起伏。当时,北宋王朝积弱,苏轼主张“洗涤振刷而卓然有所立”(宋史《苏轼传》)

3、,主张变革。熙宁初,因与主张变法的王安石产生分歧,后又因写诗讥讽朝政、“乌台诗案”,被贬杭州通判,历徙湖州、黄州、汝州、常州。元丰八年,哲宗继位,苏轼被调回京城任翰林学士知制诰。元祐八年,哲宗亲政,新党投机分子乘机而起,苏轼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报复,一月之内,三度被贬。绍圣初年被贬惠州,后在变儋州。徽宗即位,苏轼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死于常州。(二)苏轼的人格魅力与思想转变(1)苏轼的思想前期以儒家为主,表现出入世之态儒家思想是苏轼思想的基础,虽然在苏轼的人生道路上有起伏偏斜,但却贯穿始终,在苏轼早期思想

4、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苏轼的思想中,充满了“奋历有当世志”的淑世思想。王水照提到“儒家的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古训,使他把自我道德人格的完善、社会责任的完成和文化创造的建树融合一体,是他早年最初所确定的人生目标。【1】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苏轼在词作上表现出积极入世和人道主义思想。(2)“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是苏轼思想的重要转折点被贬黄州市苏轼思想的重要转折点,也是苏轼风格大转变的重要时期。“自杭州至密州”是第一期,也是被贬黄州之前。这一时期的词风是以婉约文风占主导地位的。在贬黄之后,反而形成了苏轼气

5、势磅礴的词风。后期自哲宗元佑元年至东坡去世,则表现为两者的结合。崔海正提到:“东坡初期词及密、徐时期词作的主要倾向较偏重于对社会现实事物的关照,黄州阶段则主要转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这时期(自哲宗元佑元年至东坡去世)则表现为两者的碰撞,或者说是“执着”与“超脱”的交融。【2】(三)苏轼的人品与词风苏轼真正独成世界的作品是他的词。他一生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感情丰富,故其词作内容广泛,风格多样:豪爽狂放者有之,婉约蕴藉者有之,清透淡逸者有之,古雅峭拔者有之,清丽回转者有之,绮丽绝艳者有之,即不能以“豪放”一词

6、囊括,也不能用“婉约”一语标称,就风格而言,苏词是又能豪放,又能婉约,两种风格非但不相互排斥,而且是刚柔相济,即苏轼自谓的“刚健含婀娜”。【3】苏轼在不同的人生遭际中有不同的人生思想,决定其不同的创作风格。下面就借助苏轼不同时期的词来阐述苏轼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中,儒释道思想的消长和他的词风。(1)前期以儒家思想为主,呈现出一种婉约的风格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苏轼在词作上表现出积极入世和人道主义思想,形成了苏轼婉约的风格。南宋词评家王灼道:“东坡先生以文章余事作诗,溢而作词曲,高处出神入化,平处尚临镜笑春,不顾

7、侪辈------(《碧鸡漫志》卷二)这里的“临镜笑春”即指苏轼婉约词的风格特点。张炎在《词源》中就称道苏词“清理舒徐,出人意表”的作品,甚至为婉约词家周(邦彦)、秦(观)诸人所不能到。”【4】爱情词看苏轼的《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见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此词写一位青年男子对其一见倾心的佳人的单相思,颇有《诗经·周南·关睢》遗韵,雅正无邪,耐人寻味。词的上阙写伤春,下阙写“墙外行人”的单相思。“枝上柳绵

8、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两句,把盼春惜春之情表现得非常缠绵悱恻,哀惋动人。清代王士祯评曰:“‘枝上柳绵’,恐屯田(按:柳永)缘情绮靡,未必能过,孰谓颇但解作‘大江东去’耶?”(《花草蒙拾》。)悼亡词其实谈到苏轼的婉约词,我们很容易就会想到苏轼在密州当知州时,写给妻子王弗的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