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达摩破相论

菩提达摩破相论

ID:39294117

大小:3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6-29

菩提达摩破相论_第1页
菩提达摩破相论_第2页
菩提达摩破相论_第3页
菩提达摩破相论_第4页
菩提达摩破相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菩提达摩破相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菩提达摩破相论问曰。若复有人。志求佛道。当修何法。最为省要。答曰。唯观心一法。总摄诸法。最为省要。问曰。何一法能摄诸法。答。心者万法之根本。一切诸法唯心所生。若能了心。则万法俱备。犹如大树所有枝条及诸花果。皆悉依根而始生。及伐树去根而必死。若了心修道。则省力而易成。不了心而修道。则费功而无益。故知一切善恶皆由自心。心外别求。终无是处。问。云何观心称之为了。答。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了四大五阴本空无我。了见自心起用有二种差别。云何为二。一者净心。二者染心。此二种心法界自然。本来俱有。虽离假缘。合互相待。净心

2、恒乐善因。染体常思恶业。若不受所染。则称之为圣。遂能远离诸苦。证涅槃乐。若随染心造业。受其缠覆。则名之为凡。沉沦三界。受种种苦。何以故。由彼染心障真如体故。十地经云。众生身中。有金刚佛性。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重云覆。如瓶内灯光不能显现。又涅槃经云。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无明覆故。不得解脱。佛性者即觉性也。但自觉觉他。觉智明了。则名解脱。故知一切诸善以觉为根。因其觉根。遂能显现诸功德树。涅槃之果。因此而成。如是观心。可名为了。问。上说真如佛性一切功德因觉为根。未审无明之心以何为根。菩提达摩破相论问曰。若复有

3、人。志求佛道。当修何法。最为省要。答曰。唯观心一法。总摄诸法。最为省要。问曰。何一法能摄诸法。答。心者万法之根本。一切诸法唯心所生。若能了心。则万法俱备。犹如大树所有枝条及诸花果。皆悉依根而始生。及伐树去根而必死。若了心修道。则省力而易成。不了心而修道。则费功而无益。故知一切善恶皆由自心。心外别求。终无是处。问。云何观心称之为了。答。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了四大五阴本空无我。了见自心起用有二种差别。云何为二。一者净心。二者染心。此二种心法界自然。本来俱有。虽离假缘。合互相待。净心恒乐善因。染体常思恶业。若

4、不受所染。则称之为圣。遂能远离诸苦。证涅槃乐。若随染心造业。受其缠覆。则名之为凡。沉沦三界。受种种苦。何以故。由彼染心障真如体故。十地经云。众生身中。有金刚佛性。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重云覆。如瓶内灯光不能显现。又涅槃经云。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无明覆故。不得解脱。佛性者即觉性也。但自觉觉他。觉智明了。则名解脱。故知一切诸善以觉为根。因其觉根。遂能显现诸功德树。涅槃之果。因此而成。如是观心。可名为了。问。上说真如佛性一切功德因觉为根。未审无明之心以何为根。答。无明之心。虽有八万四千烦恼情欲及恒河沙众恶。皆因

5、三毒。以为根本。其三毒者。即贪嗔痴是也。此三毒心。自能具足一切诸恶。犹如大树。根虽是一。所生枝叶其数无边。彼三毒根。一一根中。生诸恶业百千万亿。倍过于前。不可为喻。如是三毒心。于本体中。应现六根。亦名六贼。即六识也。由此六识出入诸根。贪著万境。能成恶业。障真如体。故名六贼。众生由此三毒六贼。惑乱身心。沈没生死。轮回六趣。受诸苦恼。犹如江河。因少泉源。涓流不绝。乃能弥漫。波涛万里。若复有人断其本源。即众流皆息。求解脱者。能转三毒为三聚净戒。转六贼为六波罗蜜。自然永离一切苦海。问。六趣三界广大无边。若唯观心。何由免无穷

6、之苦。答。三界业报唯心所生。本若无心。于三界中。即出三界。其三界者。即三毒也。贪为欲界。嗔为色界。痴为无色界。故名三界。由此三毒。造业轻重。受报不同。分归六处。故名六趣。问。云何轻重分之为六。答。众生不了正因。迷心修善。未免三界。生三轻趣。云何三轻趣所谓迷修十善。妄求快乐。未免贪界。生于天趣。迷持五戒。妄起爱憎。未免嗔界。生于人趣。迷执有为。信邪求福。未免痴界。生阿修罗趣。如是三类。名三轻趣。云何三重趣。所谓纵三毒心。唯造恶业。堕三重趣。若贪业重者。堕饿鬼趣。嗔业重者。堕地狱趣。痴业重者。堕畜生趣。如是三重。通前三

7、轻。遂成六趣。故知一切苦业由自心生。但能摄心。离诸邪恶。三界六趣轮回之苦。自然消灭。即得解脱。问。如佛所说。我于三大阿僧祇劫。无量勤苦。方成佛道。云何今说唯只观心而制三毒即名解脱。答。佛所说言。无虚妄也。阿僧祇劫者。即三毒心也。胡言阿僧祇。汉名不可数。此三毒心。于中有恒沙恶念。于一一念中。皆为一劫。如是恒沙不可数也。故言三大阿僧祇。真如之性。既被三毒之所覆盖。若不超彼三大恒沙毒恶之心。云何名为解脱。今若能转贪嗔痴等三毒心。为三解脱。是则名为得度三大阿僧祇劫。末世众生。愚痴钝根。不解如来三大阿僧祇秘密之说。遂言成佛尘

8、劫。斯岂不疑误行人退菩提道。问。菩萨摩诃萨。由持三聚净戒。行六波罗蜜。方成佛道。今令学者唯只观心。不修戒行。云何成佛。答。三聚净戒者。即制三毒心也。制三毒心成无量善聚。聚者会也。无量善法普会于心。故名三聚净戒。六波罗蜜者。即净六根也。胡名波罗蜜。汉名达彼岸。以六根清净不染六尘。即是度烦恼河。至菩提岸。故云六波罗蜜。问。如经所说。三聚净戒者。誓断一切恶。誓修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