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受挫型逆反心理现状的调查报告

初中生受挫型逆反心理现状的调查报告

ID:39295153

大小:4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29

初中生受挫型逆反心理现状的调查报告_第1页
初中生受挫型逆反心理现状的调查报告_第2页
初中生受挫型逆反心理现状的调查报告_第3页
初中生受挫型逆反心理现状的调查报告_第4页
资源描述:

《初中生受挫型逆反心理现状的调查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生受挫型逆反心理现状的调查报告一、问题的提出1、对逆反心理现状作调查,是初中生心理发展的需要心理学家早就注意到儿童在初中阶段心理上的特殊变化。前苏联心理专家达维多夫的研究结论指出,11-15岁是儿童产生急剧心理变化的年龄,这是个“危机年龄”,儿童心理发展存在着许多困难与不平衡。处在初中年龄儿童的心理活动显得激烈、动荡、身心发展不仅速度加快,还伴随着质的变化与转折,这给学校教育提供了重要机会。教育得好,初中生身心发展就可能非常顺利,为将来进一步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育得不好,则可能会使初中生感到成人

2、的干扰太多,管教太严,反感情绪油然而生。从而漠视甚至抗拒成人的教育。一旦产生破罐破摔的逆反心理就会变得很难教育,给以后的发展造成困难,不少十分聪明,原本可望成才的孩子,就是因为在初中阶段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与疏导,不能顺利度过“危机年龄”段而丧失成才机会的。这不能不引起教育者的高度重视。因此,对初中生受挫型逆反心理现状进行调查以便采取正确的疏导措施,帮助其度过“危机年龄”,正是初中生心理发展的需要。2、对逆反心理现状作调查,是我校初中生心理现状的需要我校社区环境差,生源差。本学区小学升初中时,经过重点学校两

3、次筛选后进入我校。小学六年苦读,未进入重点校,这本身便是一个不小的心理挫折。在这一挫折下产生逆反心理是现状之一。此外,我校教师竞争意识强,总希望经过三年努力使自己教的学生中考成绩赶上重点校学生的中考成绩。而这一目标又常常难以实现,于是在恨铁不成钢的心态支配下,则有可能产生教育行为的不恰当,导致学生受到新的挫折,这是初中生因受挫而产生逆反心理的现状之二。因此,及时地调查初中生受挫型逆反心理现状,以便有的放夭地进行有效疏导,正是我校初中生心理现状的需要。3、对逆反心理现状作调查,是我校心育课题研究的需要我校心

4、理教育课题是《初中生受挫型逆反心理现状的调查及其疏导》,课题研究的核心是通过正确疏导,促进逆反心理的良性逆转。要进行正确疏导,必须通过调查了解其表现,分析其成因,才能据此选择正确而有效的疏导措施,因此,对逆反心理现状作调查,正是我校心育研究的需要。二、课题的界定从青少年逆反心理的类型来看,一般有自负型逆反心理,困惑型逆反心理,失落型逆反心理和受挫型逆反心理四种类型。本课题研究的是受挫型逆反心理。其内涵是通过对本校初二学生心理现状的调查,探索受挫型逆反心理的表现特征及其成因,以便有的放夭地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

5、疏导,促进受挫型逆反心理的良性逆转,预防受挫型逆反心理的再度发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为提高学校的全面素质教育质量从心理学角度提供有效的教育措施。三、调查的目的、对象与方法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实施调查,目的是了解受挫型逆反心理的表现形式,分析导致此种心理的内外因素,为寻求受挫型逆反心理疏导的有效措施提供依据并验证初步疏导的效果。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我们进行了两次调查。第一次调查为以下两步:第一步,公开信调查和谈话式调查。2001年4月,我们向全校教职工宣讲课题研究方案,在教师们充分了解

6、课题研究内涵、目的和内容的基础上发出公开信,由教师以书面形式提供可能属于逆反心理的各种表现。同时,我们选择了初三1个班进行谈话式调查(话题是:三年来,你对教师或家长是否有过较强烈的反感情绪,你渲泄此种情绪的方式有哪些?),并由学生写出自己渲泄反感情绪的表现形式。第二步,2001年5月,课题研究中心组认真分析了第一步调查的资料,与晓庄学院前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8名大学生一起研究设计了调查卷,然后选定9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的培训,对初二(7个班)300余名学生在同一时间内实施了问卷调查。第二次调查:2002年5

7、月,在对学生和教师近一年的心理疏导之后,我们又设计了第二份调查卷,对原初二195名(随机抽取4个班)学生和新初二新初一各100名(随机抽取4个班)学生实施了对比验证调查。四、调查的结果与分析(一)、调查结果1、公开信与谈话式调查结果:60封公开信调查反馈:认为学生存在着逆反心理的教师为100%,列举出可能属于受挫型逆反心理表现的教师为71%(43份)。谈话式调查反馈:三年来对教师和家长曾有过较强烈的反感情绪的学生分别为48%和22%,其反感情绪的渲泄方式有10余种(下文将作具体分析)2、两次问卷调查结果:

8、(1)抽样本分析,我们从两次调查问卷中随机抽取100份样卷作了分析,结果见下表: 统计主项第1次第2次1、自认为没有受挫型逆反心理的学生数2%7%2、认为教育教育不当引起逆反心理的学生数87%64%3、认为家长教育不当引起逆反心理的学生数38%33%(2)全样本分析,我们对接受了两次调查的195名学生的问卷作了全样本分析,结果见下表:  统计主项人数百分数1、诊断受挫情形明显减轻的学生数106人54%2、诊断受挫情形未见减轻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