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we-tat专题讨论李云贵

atwe-tat专题讨论李云贵

ID:39302972

大小:476.10 KB

页数:68页

时间:2019-06-30

atwe-tat专题讨论李云贵_第1页
atwe-tat专题讨论李云贵_第2页
atwe-tat专题讨论李云贵_第3页
atwe-tat专题讨论李云贵_第4页
atwe-tat专题讨论李云贵_第5页
资源描述:

《atwe-tat专题讨论李云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李云贵建筑结构计算机辅助设计专题讨论内容1、上部结构与地下室共同工作2、楼板在结构整体分析中的考虑3、异形柱和短肢剪力墙结构4、转换层结构5、多塔、错层及有伸缩缝结构6、梁的特殊考虑7、底框结构8、边框柱9、有关荷载作用计算1、上部结构与地下室共同工作1.1有地下室结构的特点1.2分析模型1.3风荷载作用计算1.4地震作用计算1.5竖向荷载作用计算1.6地下室外墙平面外设计1.7地下室人防设计1.8地层柱底内力调整1.1有地下室结构的特点上部结构与地下室组成一个承力体系,具有共同的位移场,相互协调变形;地下室外的回填土对结构

2、有一定的约束作用。1.2分析模型简化分析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端;高规5.3.7条,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应小于相邻上部结构楼层侧向刚度的2倍。地下室某一层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端;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端。共同工作分析通过对地下室部分施加弹簧约束,考虑地下室外的回填土对结构有一定的约束作用。1.3风荷载作用计算程序自动考虑下列因素地下室部分的基本风压为零;在地上部分的风荷载计算中,自动扣除地下室部分的高度,地下室顶板作为风压高度变化系数的起算点;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反应(位移、内力)受地下室外的回填土约束。1.4

3、地震作用计算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周期、振型、位移、内力)受地下室外的回填土约束;由地下室质量产生的地震力,主要被室外的回填土吸收;在计算结构的“剪重比”时,不考虑地下室质量。1.5竖向荷载作用计算对于一般结构而言,地下室外的回填土约束对竖向荷载作用几乎没有影响。对于悬挑结构而言,地下室外的回填土约束对竖向荷载作用有一定影响。1.6地下室外墙平面外设计恒活荷载作用结构整体分析得到的恒活荷载的轴力、弯矩面外土、水侧作用按简化方法计算面外土水侧压力作用的弯矩配筋设计按压弯构件进行配筋计算1.7地下室人防设计人防荷载计算的输入参

4、数地下室层数与人防地下室层数考虑了哪些构件的人防设计人防作用效应分析模型人防作用效应组合地下室外墙的平面外设计地下室构件的人防设计1.8地层柱底内力调整底层柱墙内力的调整(在0.0标高处)部分地下室人防设计;门框墙;地下室顶板的配筋计算在SLABCAD中;地下室底板配筋计算;传给基础的设计荷载中不包括人防设计荷载。暂未考虑的因素2、楼板在结构整体分析中的考虑2.1楼板刚度的特点2.2刚性楼板假定2.3弹性楼板62.4弹性楼板32.5弹性膜2.6板柱结构2.7空旷结构2.8楼板开大洞2.1楼板刚度的特点楼板刚度由面内刚度和面外

5、刚度两部分组成面内刚度——膜剪切单元面外刚度——板弯曲单元对楼板的假定刚性楼板假定弹性楼板6弹性楼板3弹性膜2.2刚性楼板假定刚性楼板假定面内刚度无限大,面外刚度为零适用范围楼板不特殊的绝大多数工程梁刚度放大变相地考虑楼板的面外刚度2.3弹性楼板6弹性楼板6考虑楼板的面内刚度和面外刚度采用壳单元适用范围所有工程缺点计算量大,影响梁配筋结果2.4弹性楼板3弹性楼板3面内刚度无限大,考虑楼板的面外刚度采用板弯曲单元适用范围面内刚度很大,不可忽略面外刚度的结构2.5弹性膜弹性膜考虑楼板的面内刚度,面外刚度为零采用膜剪切单元适用情况

6、要考虑面内刚度,可以忽略面外刚度的结构2.6板柱结构等代梁法等代梁截面定义:等代框架方向板跨3/4,及垂直方向板跨1/2弹性楼板需梁布置2.7工业厂房、体育馆所等空旷结构不与楼板相连的构件特性的考虑楼板刚度的合理考虑2.8楼板开大洞G55弹性楼板或板带定义3、异形柱和短肢剪力墙结构3.1异形柱和短肢剪力墙特点3.2异形柱的有关规定3.3短肢剪力墙的有关规定3.4结构分析中的考虑3.5配筋设计时的考虑3.1异形柱和短肢剪力墙结构的特点在建筑使用上的优点受力特点截面尺寸柱H/B<3异形柱H/B<5短肢剪力墙5

7、/B>83.2异形柱的有关规定轴压比(0.05)配筋构造3.3短肢剪力墙的有关规定地震倾覆力矩(<50%)抗震等级(提高一级)轴压比一、二、三——0.5、0.6、0.7无翼缘或端柱——降低0.1剪力调整底部加强部位非加强部位——一、二——1.4、1.23.4结构分析中的考虑异形柱——刚域短肢剪力墙——模型输入3.5配筋设计时的考虑异形柱——双偏压短肢剪力墙——剪力墙全截面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底部加强部位(1.2%)非加强部位(1.0%)4、转换层结构4.1转换层结构的特点4.2梁托柱转换结构4.3框支剪力墙结构4.4厚板转换层结

8、构4.5加强层4.1转换层结构的特点特点竖向力的传递不连续在转换层上下一、二层范围内,水平力有突变设计调整薄弱层水平转换构件竖向转换构件——框支柱4.2梁托柱转换结构4.3框支剪力墙结构变形特点转换梁与框支墙在交接面上变形协调。受力特点转换梁受力复杂,其轴向力不可忽略按偏心受力构件设计配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