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日记和日记体文学

论日记和日记体文学

ID:39307816

大小:442.96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6-30

论日记和日记体文学_第1页
论日记和日记体文学_第2页
论日记和日记体文学_第3页
论日记和日记体文学_第4页
论日记和日记体文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日记和日记体文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5学术界6(双月刊)总第94期,2002.3ACADEMICSINCHINANo.3May.2002论日记和日记体文学o钱念孙(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安徽合肥230051)1摘要2日记的远祖是编年纪事体史书。在编年纪事之后和日记兴起之前,笔记是其间过渡的体裁。日记在中国最早出现于北宋时期,在西方则产生于16世纪英国。日记与一般备忘录和随感录的重要区别,除标明年月日时间要素外,更在于它是个人秘密的保存,是自己与自己灵魂的对话。日记体文学大致可分日记体散文和日记体小说两类。日记体散文所写多半确有其人其事,只不过进行了文学的提炼和润色;而日记体小说所写的人和事,却完全可以

2、跳出事实的框框,进行创造性虚构,塑造出全新的艺术形象。文章从中西比较的角度,对日记和日记体文学作了自己的探讨和分析。1关键词2日记;日记体文学;日记体散文;日记体小说1中图分类号2I0561文献标识码2A1文章编号21002-1698(2002)03-0212-12日记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文体,不论作家或一般民众,不论古代或今天,都有许多人写日记。近现代以来,更有一些作家采用日记体的形式进行创作,写出了不少著名的日记体散文和小说。然而,由于受以往文学理论思维定势的束缚,很少有人从文体学的角度,对日记及日记体文学进行专门研究。本文尝试探讨日记的渊源、特点、价值及日记体

3、文学的种类和特征,意在抛砖引玉,并请专家指正。作者简介:钱念孙(1953)),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212)论日记和日记体文学一112日记可说脱胎于编年纪事体史书,这在中国和西方都不例外。中国古代有专门官员负责史事。郑玄便有/太史记言,内史记行0之说。他们记史的方法,大半是遇到一件事发生,随时据实直录,一事一条,如登流水账,先后次第依年、月、日时间顺序安排,这就是编年纪事。正如刘知几论述编年纪事的特点所说:/系日月而为次,列时岁以相续,中国外夷,同年共世,莫不备载其122事,形于目前。0经孔子删定的5春秋6,是中国保存下来的最早的编年纪事体

4、史书。随后的5左传6、5竹书纪年6、5汉纪6、5后汉纪6、5资治通鉴6等,均是这种体裁的典范。至于唐代温大雅撰5大唐创业起居注6、韩愈撰5顺宗实录6,以及后来的5明实录6、5清实录6等,由于也是按年、月、日时间次第记载人物言行和历史事件,这种/起居注0和/实录0实际上也属编年纪事体史书。与中国最早的史乘是编年纪事一样,西方各国的历史著述也多起于/Chronicles0(即编年纪事)。如著名的5盎格鲁)撒克逊编年纪事6(Anglo-SaxonChronicle),从公元7世纪直至1154年,逐年逐月逐日记载了英国中世纪的历史,就是英国现存的最早的史书。不过,这部史

5、书与中国古代史著出于朝廷史官不同,它主要成于中世纪寺院的僧侣之手,作者不是以官方身份而是以私人资格记录国家大事的。如果说,以官方身份写成的编年纪事可名之为/国家日记0,那么,以私人资格写成的编年纪事则几乎可说就是/日记0。但是,它和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日记又有一个重要区别:编年纪事以一个国家为中心,如5春秋6中的/我0实际上是指鲁国;而日记以作者个人为中心,其中的/我0只是作者自己。这种/中心0的不同,会给史事的记载带来或大或小的差异,因为不同的记录者必然自觉或不自觉地赋予史事不同的色彩。这一点,现代语言符号学理论和接受美学理论已作了透彻的研究和阐释。当然,日记作

6、者记自己每日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可能是私人琐事,也可能是国家大事,但即便这样,仍与编年纪事存在明显的差异。编年纪事由于以国家为中心,一般不记私人琐事,纵或偶然破例,也必因为私人琐事有关国家大事;而日记由于以个人为中心,一般主要不记国家大事,倘若记到国家大事,也是以个人的眼光去看,或者事件直接间接地与自己有关。这与编年纪事体史书专注记载国家大事,终究大不相同。112这一观点笔者在朱光潜先生文章5日记)))小品文略谈之一6中受到启发,该文初载1948年3月1日5天津民国日报6,后收入5朱光潜全集6第9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358-362页。122刘知几:5

7、史通#二体第二6。)213)学术界2002.3#学者专论编年纪事产生很早,但日记兴起较晚。在中国,就笔者所知,南宋大诗人陆游所撰5老学庵笔记6,可能最早使用/日记0一词,其句云:/黄鲁直有日记,谓之112家乘,至宜州犹不辍书。0随后罗大经在5鹤林玉露6中也说:/山谷晚年作日122录,题曰-家乘.0。由此可知,北宋著名诗人和书法家黄庭坚曾长期坚持写日记,并名之为/家乘0,这可能是见诸记载的中国私人日记之始。可惜遍查5豫章黄先生文集630卷,未见其家乘只言片语。想来黄庭坚及其文集编者,均以为日记不属正儿八经的著述,不值得收入文集。这种状况,直到清朝中叶都没有改变。当

8、时编修规模庞大的5四库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