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细柳仓与澄邑仓

论细柳仓与澄邑仓

ID:39307879

大小:329.3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6-30

论细柳仓与澄邑仓_第1页
论细柳仓与澄邑仓_第2页
论细柳仓与澄邑仓_第3页
论细柳仓与澄邑仓_第4页
论细柳仓与澄邑仓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细柳仓与澄邑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论细柳仓与澂邑仓辛德勇细柳仓和澂邑仓,是西汉时期都城长安附近两处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家仓储,单纯从物资转运传输角度看,这两座粮仓所发挥的实际功效,似乎并不亚于普通商贸城镇。由于史籍中对此缺乏明确记载,特撰写这篇札记,仅就日常读书所知见,勾稽相关史事,阐释其军事地理与经济地理地位。一、细柳仓在这两座粮仓当中,关于细柳仓的记载,相对而言,要稍多一些,它所在的位置也比较1清楚。三国曹魏时人如淳引述《长安图》的记载,谓“细柳仓在渭北,近石徼”;又今本2《三辅黄图》也记载说:“在长安西、渭水北石徼西有细柳仓。”《三辅黄图》所谓“

2、渭水北石徼”,《水经注》书作“石激”,乃谓渭水与其南岸支流丰水交汇于一“短阴山”之内,“水会无他高山异峦,惟原阜石激而已”,同时,郦氏复有记述曰:3水上旧有便门桥,与便门对直,武帝建元三年造。“激”、“徼”两字互为双声叠韵字,声旁还完全相同,自然很容易通转,故《水经注》所说“石激”与《长安图》、《三辅黄图》诸书所记“石徼”应同为一事。唐人颜师古阐释这一“激”4字的语义,谓“激者,聚石于堤旁冲要之处,所以激去其水也”。依此,石激(或书作“石徼”)的作用,在于挑离冲击堤岸的水流,以维护河道岸坡的安全,西汉时人亦称之为“石5

3、堤激”,而一般来说,对桥头地段的堤岸,尤其需要着意防护,以免因土石崩塌而损毁桥6梁,譬如在秦汉长安城北面中渭桥的南端,就建有这种护岸的“堤激”。故丰水河口附近的“石激”,应当就是用于减低丰水北入渭河后的水流对渭水北岸便门桥头岸坡冲激强度的防护设施;从相对方位上看,它也就应当是细柳仓东侧的“渭水北石徼(激)”。因此,细柳仓理应设在便门桥北端稍微偏西一些的地方。这座便门桥又称便桥、西渭桥,由汉长安城去往西北以及北方许多地方,都要通过这里,因此,它也是长安城西北面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其地位大致与长安城东面霸桥东端的交通中枢霸上

4、相当。正是基于这一交通枢纽地位,当汉文帝后六年冬匈奴大举入侵上郡、云中等边1《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59)卷一〇《孝文本纪》刘宋裴駰《集解》引如淳注,页432。2汉魏之际佚名撰《三辅黄图》(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丛书集成》初编排印《经训堂丛书》本)卷六“仓”条,页48。3北魏郦道元《水经·渭水注》,据清王先谦《合校水经注》(北京,中华书局,2009,影印清光绪十八年长沙思贤讲舍原刻本)卷一九,页285。4《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2)卷二九《沟洫志》唐颜师古注,页1693~1694。5《汉书》卷二九

5、《沟洫志》唐颜师古注,页1693。案今中华书局点校本此处断句存在明显疏误,请参见拙文《<三辅黄图校释>后述》,原刊《书品》2006年第1期,此据敝人文集《读书与藏书之间》二集(北京,中华书局,2008),页285~289。6汉魏之际佚名撰《三辅黄图》卷一“咸阳故城”条,页3。案今本《三辅黄图》作“桥之南北堤激”,应正作“桥之南有堤激”,请参见拙文《<三辅黄图校释>后述》,见敝人文集《读书与藏书之间》二集,页285~289。1地,致使“烽火照长安”,直接威胁到京师安全的时候,文帝在长安城附近部署防卫力量,乃是令“河内守周

6、亚夫为将军,居细柳;宗正刘礼为将军,居霸上;祝兹侯军棘门,以备胡”,1这几路守备部队且持续驻屯长达数月之久。周亚夫率军驻防的细柳,应当就是细柳仓所在2的地方,而这一地点的重要性,首先在于它是匈奴骑兵由渭河北岸进犯长安时必然要经过的咽喉要地。西汉朝廷在便门桥头的细柳设有仓储,除了前面引述的《长安图》和《三辅黄图》以外,3还有在《汉宫阙疏》中也提到过这座仓的名称,乃谓“细柳仓有柳市”,但《三辅黄图》成书于汉魏之际,并非当时实录,而《长安图》和《汉宫阙疏》的撰述年代,都已经很难确4指,一般来说,更有可能出自东京时期。至于唐人

7、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志》中记述说细柳5仓是“汉旧仓”,由于此书成书年代愈为迟晚,其可靠性自然要比《长安图》等更低下一等。总之,上述这些记载虽然都非常明确,可是却还缺乏西汉时期的直接记录,同时也缺乏相关史事的印证。令我们感到十分幸运的是,陕西咸阳的考古工作者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发现了相关的建筑遗迹和文物,特别是出土有三块“百万石仓”瓦当,足以确认西汉细柳仓的存在和它6所处的位置。该遗址位于咸阳县秦都区两寺渡村所属田地之内,而这个“两寺渡村”的村名,远承自北宋时期的同名渡口,根据宋敏求《长安志》的记载,这一渡口位于当时的咸

8、阳县西面“十五里”远的地方,前面提到的《水经注》所记便门桥北端侧临的“短阴山”,时7称短阴原,乃“在县西南二十里”,两地相距只有5里左右。又据唐代初年李泰主持编纂8的《括地志》记载,“细柳仓在雍州咸阳县西南二十里”,恰好与此短阴山或短阴原的方位相当,可见该仓储遗址确实正处在西汉便门桥的西端。二、澂邑仓与细柳仓情况不同,澂邑仓在传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