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家麟、吴良镛作文素材

谢家麟、吴良镛作文素材

ID:39310539

大小:3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6-30

谢家麟、吴良镛作文素材_第1页
谢家麟、吴良镛作文素材_第2页
谢家麟、吴良镛作文素材_第3页
谢家麟、吴良镛作文素材_第4页
谢家麟、吴良镛作文素材_第5页
资源描述:

《谢家麟、吴良镛作文素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谢家麟吴良镛2月14日,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家麟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吴良镛。谢家麟:一生一个“加速”梦谢家麟1920年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194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物理系,1951年在斯坦福大学获博士学位。1955年,他冲破重重阻力回国,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和高能物理研究所工作,曾任高能所副所长、“八七工程”加速器总设计师、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总设计师和工程经理、粒子加速器学会理事长、高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国家863高技术主题专家组顾问等职

2、。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世界上第一台医用电子加速器、中国第一台高能电子直线加速器……这些都和自我评价“很一般,很平常,不聪明”的大科学家谢家麟先生联系在一起。2月14日,92岁高龄的他登上了国家最高科技奖的领奖台。92岁院士每周仍上班“他是个淡泊名利的人,一心工作,没想过工作后要得到什么,也不想出名。”昨日,谢家麟的妻子范绪篯这样评价丈夫。今年,谢家麟92岁,妻子范绪篯91岁。范绪篯介绍,直到今天,每周一,谢家麟总是会到位于石景山区的中科院高能物理所上班,一年四季风雨无阻。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谢老的同事吴钢说,“我曾悄悄

3、地问谢先生当年是怎样评上科学院院士的,他说,‘我至今不知道谁是我的推荐人。’”在吴钢看来,高能研究所副所长一职,是谢先生做过的最大的“官”。他回忆说,就在谢老事业渐近巅峰的时候,他主动退到课题负责人的位置。(关键词:淡泊名利、低调)总爱问“妙在何处”在同事眼中,谢家麟看问题的视角与众不同。一般工程技术人员,在研制任何一台机器之前,总要问:有什么用?而谢先生提出的疑问往往是:妙在何处?“这种思维不是只见树木,也不是只见森林,而是树木与森林并举。”吴钢说。1952年,回国受阻而无奈留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工作的他接受了一项任务,研制一台高能电子束医用电

4、子直线加速器,用它产生的高能量电子束流,打入人体内部杀死肿瘤细胞,治疗癌症。“别人都问我,用加速器治疗癌症,风险这么大,你能睡得着觉?”他对新华社记者回忆。他没有退缩,拿着100万美元的经费,和一个招聘来的退伍兵,领着一家化妆品公司的两个工程师和几个技术员上阵了。经过两年废寝忘食的工作,由谢家麟领导的团队,硬是抢在了别人的前面,建成了当时世界上能量最高、技术要求精尖的第一台医用电子加速器并用于临床,在美国高能物理界引起轰动。(关键词:迎难而上、为工作废寝忘食)7为加速器事业“加速”正当他一举成名之际,美国移民局给他来信,要他在做美国永久居民和

5、限期离境之间选择,他毫不犹豫决定回国。有人问他后不后悔当初选择回国,谢家麟说:“我不但不后悔,而且感到非常庆幸。”回国后,谢家麟决定建造中国自己的可向高能发展的加速器。当时许多设备和关键部件国内没有,国际上对我国禁运,苏联也以国家机密为由拒绝出售。可他相信,发达国家能做的,我们也能做。经过8年的艰苦探索研究,1964年,我国第一台可向高能发展的加速器终于研制成功。(关键词:爱国、自信)反对论文署名“搭便车”生活中的谢家麟乐观豁达,同事张闯回忆,五年前,自己突然患病,心情也同病情一样沉重。“在急症室,我接到谢先生的一个电话。问了病情后,他幽默地

6、说:人的大肠就像加速器里的波纹管,有很大余量,把损坏的那段除去掉就好了。”张闯说,先生的一席话把他说乐了,也正是这种乐观和豁达,帮助他顺利走过了人生最艰难的一程。(关键词:乐观、豁达)“人应该有广泛的兴趣,世界上有那么多美好的东西,你一点不知道是很遗憾的。”谢先生对新华社记者表示。谢先生曾评价自己一生“只顾埋首拉车,拙于人事交往”。对于荣誉,他看得很轻,一些重要的荣誉奖章或证书,他可能很随意地就不记得放在哪里了。有时,看到他在指导学生论文时做了大量工作,学术秘书把谢家麟的名字也放在作者之列。但他坚决要求把自己的名字划去。他说:“对学术界‘搭便

7、车’的陋习,我是十分反对的。”此次获得的500万奖金,谢老也准备全部捐给单位做科研。“给我50万的话,我也都捐了(单位)做科研用,这是应该的。现在什么都挺好的,不需要额外的钱。”(关键词:正直、淡泊名利)慢慢燃烧,更久地发光高能所的同事周述说,谢先生付出了常人双倍的努力进行科研。他四十岁时,健康状况不佳,医生规定只能半日工作,但高能工程期间,他一直是投入全天工作。”周述曾问,以他的身体条件,怎么能完成这么多工作?谢老回答:“我的身体好比一盏灯油较少的油灯,我可以将灯芯拧小点儿,慢慢点燃,也可以长久地发光。”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谢先生已

8、是高龄,而科技攻关精神不减。“他70岁左右,迅速开辟新领域,开展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的研制。在有限的人力物力下,艰苦创造条件,成功地建成了该装置。”周述介绍。2000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