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杨中学名誉校长、语文特级教师先进事迹

浦杨中学名誉校长、语文特级教师先进事迹

ID:39314982

大小:26.7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6-30

浦杨中学名誉校长、语文特级教师先进事迹_第1页
浦杨中学名誉校长、语文特级教师先进事迹_第2页
浦杨中学名誉校长、语文特级教师先进事迹_第3页
浦杨中学名誉校长、语文特级教师先进事迹_第4页
浦杨中学名誉校长、语文特级教师先进事迹_第5页
浦杨中学名誉校长、语文特级教师先进事迹_第6页
浦杨中学名誉校长、语文特级教师先进事迹_第7页
浦杨中学名誉校长、语文特级教师先进事迹_第8页
浦杨中学名誉校长、语文特级教师先进事迹_第9页
浦杨中学名誉校长、语文特级教师先进事迹_第10页
资源描述:

《浦杨中学名誉校长、语文特级教师先进事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浦杨中学名誉校长、语文特级教师先进事迹  浦杨中学名誉校长、语文特级教师先进事迹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坚守与超越:于漪的生命姿态  12个年级的全部语文教材和教参,她都字斟句酌地伏案审阅;语文名师基地德育实训基地,她都呕心沥血地悉心操持;她要进很多课堂,并给予指导;她要读很多论文,并作出评判;她要接很多电话,并给予教师、家长、学生各种帮助这竟是一个耄耋老人每天的工作状态,她乐此不疲,我愿意坚守,这是人生的使命。  语文的核心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中国心的现代文明人;教师的重任在于一肩挑着学生的现在,

2、一肩挑着国家的未来;教育的力量在于教师的成长,而教师成长的根本在于深度的内心觉醒这就是一个从教近60年教师不断发展着的教育理念,她始终故我,我必须超越,这是生命的姿态。  她就是于z,上海市阳溧高级中学名誉校长、语文特级教师。尽管80高龄,依然一身正气地站在教育改革最前沿。  痴迷语文:堂堂都是师生互动的公开课  在近60年的教学生涯中,于漪上了近2000节公开课。凡是观摩过她上课的同行,无不为她的教学艺术所吸引、所折服。近50堂公开课的视频被上传点击,已被奉为教师教学研究和培训的经典。  于漪的语

3、文课,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和喜悦。原先看到命题作文就会哭鼻子的学生,在于漪的热情鼓励、循循善诱下转变成写作的积极分子;有一个学生在听了她的讲课后,不仅爱上了语文学习,还如痴如醉地写出了上万字的文艺节目剧本。甚至有一位口吃的学生,经过于漪的悉心指导,成了学校演讲队的主力。  一代名师的成长史就是对正确教育理念的认识史。  1951年7月,揣着教育系毕业证书跨出复旦大学校门的于漪,来到上海第二师范学校工作。先是教历史,后又服从需要改行教语文。非科班出身的她认真

4、向语文教研组的同事们学习,刻苦钻研业务。每天晚上,更是挑灯夜读到午夜。经过不到三年的时间,她自修了大学语文的全部课程。从那时起她就认定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打好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底子。  这是于漪的一堂经典公开课,课堂上出现了出人意料的场景正讲到课文中一千万万颗行星时,甲同学发问:老师,万万是什么意思?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甲同学猛然醒悟过来,满脸通红,头耷拉下来,垂头丧气地坐下了。  于漪见状便问大家:大家都知道万万等于亿,那么这里为何不用亿而用万万呢?所有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

5、来,没有人再发笑。  乙同学站起来答:大概万万比亿读起来更加顺口吧。  于漪表扬了乙同学,接着问:大家还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众生沉默不语。于漪便顺着乙同学的答案总结了一下:是汉语言的叠词叠韵之美影响了此处的用词。接着,于漪又问了一句:那么请大家想想,今天这一额外的课堂收获是怎么来的呢?大家要感谢谁呢?请让我们用掌声表达对他的谢意。  大家的目光一齐射向甲同学,对他鼓起掌来。此时,甲同学又抬起了头,有了自信,不再垂头丧气了。  这个教学案例在上海教学界广为流传。面对突发事件时的高超教学机智,加上一颗

6、包容学生的大爱之心,使一个小小的细节显示出了名师真风范、学者大气度、师德高水平。  谁也无法忘怀上个世纪80年代,电视直播于漪的公开课《海燕》引起大上海万人空巷的场面,人们纷纷守在电视机前一睹她的师者风采;谁也无法忘记于漪长达60年的教学生涯所留下的语文课经典教案和闪烁着智慧与人格魅力的教育思想。  一位青年教师从1976年开始,随堂跟踪了于老师的3000多节语文课。她最深切地感受是,于漪从来不重复自己,即使是同一篇课文教第二、第三遍,也绝对不重复,每节课都是一幕美丽动人的人文景观。伴随着这种高难度

7、、高水平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伴随着一丝儿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的刻苦自学,于漪想而行,行而思,思而说,说而写,提炼成以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为轴心的各类着述。  于漪常说:我上了一辈子课,教了一辈子语文,但还是上了一辈子深感遗憾的课。这是一种永不满足的精神,有人感叹:于漪教书简直着了魔!  古稀之年,于漪对钟情一生的语文教学又提出了更形象的比喻:能通向大海的港湾必然航运兴旺,物如流,人如潮,充满勃勃生气;如果是闭锁的,航道阻塞的,港湾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语文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语文教学内容犹

8、如港湾,执教者应熟悉它、研究它,把握它的基本特点与功能,认真地有创造性地引导学生,使港湾通向大海。  当然,最为重要的是要建设港湾。于漪认为,现在的一种常见病是对语文教材本身不认真、深入钻研。一篇课文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而不那样写,学生学这篇文章应达到怎样的目的,在阶段学习中应起怎样的作用,常常不甚了了,更谈不上有独特的感受与见解,而是外围战打得热热闹闹,花样繁多。看起来是学习课文,实际上又脱离课文,究竟学什么,不得而知。  积累了一生的从教经验,于漪深深懂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