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心”论探析

钱穆“心”论探析

ID:39316260

大小:409.1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30

钱穆“心”论探析_第1页
钱穆“心”论探析_第2页
钱穆“心”论探析_第3页
钱穆“心”论探析_第4页
钱穆“心”论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钱穆“心”论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2012年7月第32卷第4期河北学刊HebeiAcademicJoumalJul.,2012V01.32No.4钱穆“心”论探析宋薇(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河北保定071002)[摘要】l‘心”是钱穆哲学思想的重要范畴。钱穆从心与身、心与灵魂、心与物、人心与他心、古人心与令人心等多层次、多角度对心体重新进行了培育与疏释。他从“心”出发,剖析人生、生死、魂灵、性命、意义诸问题,用浅近易懂的语言扣通逢而不失坚实的论述重新立“心”,并追问“心”之境界。【关键词】钱穆;心;生命;仁[作者简介]宋薇(1970一),女,河北省保定市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在站博士后,河北大学政法

2、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和美学研究。【中图分类号]B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07l(2012)04一0168一05[收稿日期]2012一05一05“心”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范畴,不仅是生物学意义上的认识论范畴和文化意义上的价值论范畴,而且是哲学和美学意义上的本体论范畴。对于“心”的觉解,钱穆既涵泳中国古圣先哲之遗言旧训,又以西方哲学作为对照,从心与身、心与灵魂、心与物、人心与他心、古人心与今人心等多层次、多角度对心体重新进行了培育与疏释。一、“心”的文化历程“心”字最早见于甲骨文,《说文解字》日:“心,人心也,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凡心之属皆从心

3、。”(墟然,这里所强调的是人和动物身体中的有形的心,即生物学意义上的心脏,从中还可看出,“心”据中央,是其他脏器的主宰。在今文《尚书》中,“心”字共出现二十六次,其内涵已扩展到道德价值领域。在《尚书·酒诰》中,周公告诫康叔:“惟日我民迪小子惟土物爱,厥心臧。聪听祖考之彝训,越小大德。”即告诫康叔要教育好子民,爱惜农作物,按先祖的遗训办事,这才是善良。在《诗经》中,“心”字出现更多,有一百六十多处,其所表达的多是人的内在情感,出现了“德心”、“肃心”等道德价值意义上的心及“悠悠我心”、“我心伤悲”、“心之忧矣”、“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等情感主体之心。在《论

4、语》中,“心”字共六见,孔子有“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修业进德的自我陈述。在这里,心兼具生理、思维、伦理等多项功能,但孔子更强调心的伦理功能,主张君子要修养仁心,而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孟子明确提出了“尽心”、“养心”之说,但孟子的“心”论仍停留在伦理价值观范畴,尚未上升到本体论范畴。总体上说,在先秦时期,“心”除了代表生理和认识的心,还是情感、道德的心,这显示出入们对“心”的认识的不断丰富,并体现了先秦文化重视伦理道德的特色。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中国化,其对“心”的基本内涵的挖掘从价值论走向本体论,“心”演变为万物的本体,成为三界的本源和迁流、造作万物的种

5、子。隋唐时期的佛教哲学在揭示心的思维功能的同时,不断强调其本体J陛和超越性,心成为一切法的本源。禅宗慧能一派更是把成佛的途径完全归纳到本心的顿悟上来,提倡佛在心中,顿悟成佛。隋唐佛教对“心”的思辨,对其后的宋明理学产生了深远影响。程颢、程颐把理视为宇宙本体,心则是认识理的本体。他们继承了孟子的“尽心”说,提出“治心之学”在于“放心”,提倡至公无我的价值观。朱熹“心”论的核心是“心统性情”说。他吸收了程颐的心有体有用说,并结合自己的哲学主张,阐释了“心统性情”的具体内涵。在他看来,心之体是性,心之用是情,“统”则兼有二义:其一,“统”为兼,他说:“心统性情,统犹兼也。”

6、⋯㈣’兼是包括的·本文为第49批中国博士后冠上资助项目的中期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49043)。①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云:“土藏者,古文尚书说。火藏者,今文家说。洋肉部肺下。”168万方数据◆社会科学综论◆意思,即心包括性、情二者,缺一不可。其二,“统”为主宰。他说:“问:‘心统性情,统如何?’日:‘统是主宰,如统百万军。⋯⋯㈣)一方面,朱熹强调“心”的伦理道德内涵;但另一方面,“心统性情”说已开始关注心的生命本体性和情感本体性,对当时及后世的艺术主张和美学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陆九渊是陆王心学的创始人。他对“心”的体认是典型的心一元论,这主要体现为两点:其一,他提

7、出了“心即理”的命题:“四方上下日宇。往古来今日宙,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2](啪”“盖心,一心也,理,一理也,至当归一,精义无二,此心此理,实不容有二。”[2]‘Ⅳ_5’其二,心不仅是宇宙本体,而且具有道德实体性:“仁义者,人之本心也。”口儿剐“心之在人,是人之所以为仁,而与禽兽草木异焉者也。”[21‘丹73’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的心学思想,并吸收了佛学对“心”的理解。他不仅提出“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3](吼4’的心本体主张,而且强调“心”的能力,提出了“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H㈣的主张,充分肯定“心”在人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