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两江四岸重点地段建筑风格090610

重庆两江四岸重点地段建筑风格090610

ID:39316332

大小:87.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6-30

重庆两江四岸重点地段建筑风格090610_第1页
重庆两江四岸重点地段建筑风格090610_第2页
重庆两江四岸重点地段建筑风格090610_第3页
重庆两江四岸重点地段建筑风格090610_第4页
重庆两江四岸重点地段建筑风格090610_第5页
资源描述:

《重庆两江四岸重点地段建筑风格090610》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重庆市主城两江四岸滨江地带城市设计·重点地段建筑风格调研报告重庆主城两江四岸滨江地带城市设计重点地段建筑风格调研报告重庆市规划局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2009年5月13重庆市主城两江四岸滨江地带城市设计·重点地段建筑风格调研报告1990年代中期以来,在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推动下,我国西部地区山地城市建设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在城市经济转型和全球化的双重影响下,山地城市景观形态原有的构成要素已发生较大变化,需要按照新的时代需求重新建构城市景观格局,并赋予其新的地域特征。山地城市的景观要素可分为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两个部分:自然要素是指山地城市中对人们

2、的城市形象认知具有突出影响力的自然景观形态,如山脊、山体、崖壁等,由于水资源是制约山地城市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具有一定规模的山地城市一般兼具滨水的特征,因此,江河岸线也是许多山地城市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要素主要是指在特定的自然条件下经长期演变形成的独特城市人工景观形态,如城市形态、空间格局、天际轮廓线等。从人文地理的研究视野来看,任何地域的人类聚落形态都是人类社会对其生成的自然环境的能动反映,人类聚落的形态和规模只有与自然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才能顺利发展,而这种平衡一直贯穿于聚落发生、发展、演替的历史进程中,并最终形成了聚落独特的地域性

3、特征。因此,对具有漫长发展历程的城市进行景观形态研究与重塑,必须将城市的发展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充分了解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城市如何在功能增加、规模扩展的情况下平衡城市与自然环境容量限制之间的矛盾。1.当前重庆城市整体形态的变化趋势及其主要特征;长期以来,重庆主城区滨江地带因有水运之便利和相对平坦的用地条件,逐渐成为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的聚集区域;但近5来,在“退二进三”政策的指导下,许多滨江生产企业逐步退出重庆主城区,从而为主城区的城市开发提供了难得的土地资源;另一方面,滨江路修建带来了交通条件的改善,滨江地带以其良好的景观和生态条件,成为

4、城市中心区新的开发热点区域;至2009年,重庆滨江规划区域已逐步扩展至长江与嘉陵江的180公里岸线、约230平方公里的广大区域(图1-1);当前,城市经济转型所带来的功能结构转换,既为城市景观提供了新的拓展空间,又提出了新的课题。(图1-1,两江四岸重点片区分布图)1.1.当前城市景观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基于商业利益最大化的大规模城市开发模式,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改变了重庆主城区长期以来形成的组团式格局和依托山地形态立体构筑的城市街道肌理,由此带来了巨大的生态环境隐忧,并对城市整体风貌产生了深刻影响。⑴沿江建筑群体风格差异较大,建筑色彩过渡过于突

5、兀,没有形成区域特色;在山地条件的限制下,重庆主城区的开发地块往往具有分散、用地面积小且界限不规整、地形复杂等特点,这导致在长期的开发过程中,由于开发时序不同,开发企业的价值取向不同,沿江建筑的整体风格差异极大,虽然体现了城市随时代发展的多样性,但由于开发强度大,建筑之间缺乏自然背景的分隔与前后层次的13重庆市主城两江四岸滨江地带城市设计·重点地段建筑风格调研报告过渡,显得视觉冲突较大,特别是相邻建筑群体的颜色差异较大,进一步造成了沿江城市景观的混乱(图1-2)。在具体建筑形态的层面上,由于建筑设计不够精细,对城市生活状况及气候考虑不周,许多沿

6、江建筑立面被杂乱的室外空调器、形态与色彩不一的自建雨棚及各种衣物晾晒设施所遮蔽;同时,由于建筑施工质量不高和使用不抗污染的面砖,加之长期缺乏清洗,许多沿江建筑立面的完整性与可观性较差,对沿江城市景观的负面影响日益突出。因此,对处于两江四岸核心景观区域中既存的、数量庞大的建筑立面和城市景观的整治与协调,将成为今后城市景观更新最核心、最艰巨的任务之一。(图1-2,沿江建筑群体形态、色彩差异较大)⑵沿江地块开发功能单一,造成整体景观形象的特色丧失;受开发利益的驱动和用地条件的限制,沿江开发地块几乎全部采用以密集高层居住建筑为主的单一功能开发模式,使居

7、住建筑占据了主城区域内的主要沿江面,并极大地阻挡了连接滨江地带与城市腹地的纵深方向的景观视廊;特别是在城市滨江核心景观区域内,高耸、成片开发、异质的居住建筑群体,已对城市的整体形象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图1-3)。(图1-3,单一滨江居住建筑开发对城市景观的负面影响)⑶城市形态由水平发展转向垂直发展,对自然景观造成巨大压力;在现代山地城市中,为了缓解用地紧张与城市快速发展的矛盾,建筑向高层发展是必然趋势,由此导致山地城市的整体景观风貌由簇群状的“图底关系”(即以自然山体为背景,以人工构筑形态为图形)向自然与人工形态间插的方向转变,特别是在城市主

8、城区,高层建筑群已构成了新的天际轮廓线(图1-4)。(图1-4,滨江天际轮廓线的变化)1.2.基本结论;⑴自然景观要素是重庆城市形态构成的基础;在山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