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必修Ⅱ人教新课标5-6向心力

物理必修Ⅱ人教新课标5-6向心力

ID:39319346

大小:1.70 MB

页数:58页

时间:2019-06-30

物理必修Ⅱ人教新课标5-6向心力_第1页
物理必修Ⅱ人教新课标5-6向心力_第2页
物理必修Ⅱ人教新课标5-6向心力_第3页
物理必修Ⅱ人教新课标5-6向心力_第4页
物理必修Ⅱ人教新课标5-6向心力_第5页
资源描述:

《物理必修Ⅱ人教新课标5-6向心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理解向心力的概念**知道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理解公式的确切涵义,并能用来进行有关计算*了解一般曲线运动的处理方法如下图所示的“水流星”是我国传统的杂技节目,演员们把盛有水的容器用绳子拉住在空中如流星般快速摆动,同时表演高难度的动作,容器中的水居然一滴也不流下来.你考虑过没有:(1)“水流星”的运动快慢与手中拉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2)如果手中的力渐渐减小,将会发生什么现象?当“水流星”转到最高点时,如果突然松手,会发生什么现象?1.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具有________,据牛顿第二定律,这个加速度一定是由于它受到了指向________,这个合力叫

2、做________.2.向心力并不是像重力、________、________那样作为具有某种________来命名的,它是从力的________命名的.3.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如图所示的力F,则物体正在沿圆周做________运动,分力Ft产生圆周________的加速度,简称为__________.分力Fn产生指向________的加速度,这就是____________.答案:1.向心加速度 圆心的合力 向心力2.弹力 摩擦力 性质的力 作用效果3.加速 切线方向 切向加速度 圆心 向心加速度(1)定义: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到的沿着半径指向圆心的合力,

3、叫做向心力.(2)向心力的特点:①方向时刻在变化,总是与线速度的方向垂直.②在匀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力大小不变,向心力是变力,是一个按效果命名的力.(4)向心力的来源向心力是从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凡是产生向心加速度的力,不管属于哪种性质,都是向心力,它可以是重力、弹力等各种性质的力,也可以是它们的合力,还可以是某个力的分力.当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合外力就是向心力;当物体做变速圆周运动时,合外力指向圆心的分力就是向心力.(5)向心力是变力向心力的方向指向圆心,与线速度方向垂直,方向时刻在改变,故向心力为变力.(原创题)如图所示,转台上的人和物体一起随转台做匀

4、速圆周运动,则下列关于人的受力情况说法正确的是()A.受重力、支持力和向心力B.受重力、支持力和指向圆心的摩擦力C.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和向心力D.受重力、支持力和与运动方向相反的摩擦力答案:B解析:本题往往选AC,认为物体还受向心力,在本题中向心力由静摩擦力提供.(1)向心力的方向指向圆心,速度方向沿圆弧切线方向,即向心力方向总与速度方向垂直,故其作用只是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大小;(2)另一方面,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大小是不改变的,向心力是其合外力,因此向心力的作用只是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大小;(3)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物体做圆周运动,合力大小

5、不变,方向始终指向圆心.(2010·河南南阳市一中高一检测)关于向心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向心力是指向圆心方向的合力,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B.向心力可以是多个力的合力,也可以是其中一个力或一个力的分力C.对稳定的圆周运动,向心力是一个恒力D.向心力的效果是只改变质点的线速度大小答案:AB解析:理解向心力的定义、作用效果,弄清向心力的来源和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然后与选项加以比较可作出判断.(1)“轻绳”模型如图所示,没有物体支撑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过最高点的情况:②能通过最高点的条件:当v≥v临界(当v>v临界时绳、轨道对小球分别

6、产生拉力、压力)时小球将做完整的圆周运动.③不能过最高点的条件:v

7、,一般曲线运动的每一小段都可以看作圆周运动的一部分,所以分析曲线运动某点的情况时,可以采用圆周运动的分析方法处理.特别提醒:变速圆周运动中,合外力沿半径方向的分力提供向心力,产生向心加速度,只改变速度方向,不改变其大小,合力沿切线方向的分力产生切向加速度,只改变速度大小,而不改变速度的方向.(2010·南宫中学高一检测)一辆汽车在水平公路上转弯,沿曲线由M向N行驶,速度逐渐增加.选项图中分别画出了汽车转弯时所受合力F的四种方向,你认为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答案:B解析:汽车做曲线运动时,轨迹应位于力F和速度v的方向夹角之间,且向力的一边弯曲,故A、D错误;

8、选项B、C中,将力沿切向和径向分解,沿半径方向的分力Fn提供向心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