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试题

王安石变法试题

ID:39321499

大小:380.31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6-30

王安石变法试题_第1页
王安石变法试题_第2页
王安石变法试题_第3页
王安石变法试题_第4页
王安石变法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王安石变法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材料一“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王安石材料二太和九年(485),“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魏书》卷一百一十(1)材料一表明王安石赞同商鞅变法中的哪一做法?材料二实行的是什么土地制度?1.(1)实施变法中的取信于民。均田制。材料三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欧阳修(2)材料三中欧阳修指出了什么社会问题?王安石为解决这些问题采取了怎样的针对性措施?问题:财政困难,军队战斗力不强,制度混乱

2、。措施:通过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等增强了财政收入;用保甲法、将兵法等加强军队力量;改革科举制度,选拔人才。3.依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社会转型方面的主要影响。影响: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的封建化进程;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和北方政权的封建化,推动北方少数民族的社会进步。材料一 我的业师梁启超先生说,王安石是大改革家,中国千古一人,在他以前,有过改革家,如在齐的管仲,在秦的商鞅。然而,论到有见识,彻底了解宋朝的政治缺失、人民疾苦,有办法解决他的问题,有毅力贯彻他的计划,在宋朝以前或其以后,中国只有王安石。——黎东方

3、《我对历史的看法》(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王安石变法前宋朝的“政治缺失”与“人民疾苦”的主要表现是什么?主要表现:北宋为加强中央集权,造成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军费开支,出现“三冗”现象。(2分)土地兼并,高利贷和沉重赋役的盘剥,造成北宋人民生活困苦,许多人成为流民。材料二 王安石能在今日引起中外学者的兴趣,主要是他的经济思想和我们的眼光接近。他的所谓“新法”,要将财政税收大规模的商业化。他与司马光争论时,提出“不加赋而国用足”的理论,其方针乃是先用官僚资本刺激商品的生产与流通。如果经济的额量扩大,则税率不变,国库的总收入仍可以增加。这也是刻下现代国家理

4、财者所共信的原则,只是执行于十一世纪的北宋,则不合实际。——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回答,为减少“人民疾苦”,王安石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取得了什么成效?措施:实行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成效: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政府财政收入增加;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负担材料三“青苗钱”以常平籴本1400万作本钱,等于农村贷款,春散秋敛,收息二分。但是无银行主持,缺乏法庭处理贷款的权利义务。有些县官就将整数交给若干农民,也不问他们愿借与否,只责成他们彼此保证,秋后一体带利归还。甚至在执行时,若干县份被指摘并未贷款而向农民一体索

5、息。——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3)根据材料三,归纳王安石变法在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问题:缺乏社会机制(或独立的银行、法律机构)的有效保障;地方官员在实施中片面化简单化,罔顾农民实际情况;部分官吏借机勒索百姓。材料四 旧有之系统,包括其中的既有利益,必须铲除,然后……新的体系才能成立。王安石的变法没有引起所述的社会冲突,是因为宋朝的社会还未发展到这一程度,是以纠结新旧两派,作这场决斗。他的改革,只是政治上的一种冲动,而不是一种经济上的发展。——黄仁宇《中国大历史》(4)根据材料四,指出史学家黄仁宇认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源是什么?(5)自1

6、9世纪末以来,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趋向于肯定为主。结合材料,谈谈你认为今天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肯定王安石变法?(4)根源:北宋的社会、经济基础远还未发展到适应这种改革的地步(5)角度:限制统治集团特权;关注民生和社会公平;为国为民勇于担责;强烈的变革精神材料一太和九年(公元485年)帝下诏:“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令牧守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一重要内容?材料二(2)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中涉及土地问题的规定有哪些?其作用分别如何?(王安石变法中涉及土地问题的

7、规定的作用从总体上概括回答)(3)材料二的两张图片反映出什么共同问题?孝文帝改革中也曾遇到类似情形,其哪一改革措施突出反映了他解决这一问题的聪明才智?从中我们能得出怎样的启示?3.王安石认为“理财为方今先急”,把“理财”比作“弈棋,以下子先后当否为胜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方今之所以穷空,不独费出之无节,又失所以生财之道故也。富其家者资之国,富其国者资之天下,欲富天下,则资之天地。……就食他郡,可以舒转漕之急……犹人之血脉,不及则枯,聚则疽,分使就食,亦犹血脉流通之势也。——宋·王安石《与马运判书》(1)依据材料一概括王安石的理财主张。这体现了王

8、安石变法怎样的指导思想?(1)理财主张:节用、生财、流通.指导思想:开源节流。材料二盖聚天下之人,不可以无财,理天下之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