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卷2010年高考语文复习课件系列文言文(实词词义的推断)部分ppt

天津卷2010年高考语文复习课件系列文言文(实词词义的推断)部分ppt

ID:39326623

大小:658.50 KB

页数:44页

时间:2019-06-30

天津卷2010年高考语文复习课件系列文言文(实词词义的推断)部分ppt_第1页
天津卷2010年高考语文复习课件系列文言文(实词词义的推断)部分ppt_第2页
天津卷2010年高考语文复习课件系列文言文(实词词义的推断)部分ppt_第3页
天津卷2010年高考语文复习课件系列文言文(实词词义的推断)部分ppt_第4页
天津卷2010年高考语文复习课件系列文言文(实词词义的推断)部分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天津卷2010年高考语文复习课件系列文言文(实词词义的推断)部分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考点阐释常见实词是指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考试大纲》中规定应该掌握120个常见文言实词。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近几年来,高考命题采用多种形式:一是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要求选出正确和错误的一项;二是从古今词义比较的角度,选出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或不相同的一项,文言文翻译也主要考查实词理解。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只要在多读中尽可能多地积累常见实词的常见义项,并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技巧,就能从容应对高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文言实词1一、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文言

2、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的。文言实词21、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师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李诺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2005年,高考湖北卷)然以其文弱故,易之易:轻视文言实词32、张易之奴暴乱都市,元忠杖杀之。及为相,太后召易之弟岐州刺史昌期,欲以为雍州长(chánɡ)史,对仗,问宰相曰:“谁堪雍州者?”元忠对曰:

3、“今之朝臣无以易薛季昶。”太后曰:“季昶久任京府,朕欲别除一官;昌期何如?”诸相皆曰:“陛下得人矣。”元忠独曰:“昌期不堪!”太后问其故,元忠曰:“昌期少年,不闲吏事,在岐州,户口逃亡且尽。雍州帝京,事任繁剧,不若季昶强干习事。”(2004年,高考湖北卷)翻译句子:今之朝臣无以易薛季昶。不闲吏事,在岐州,户口逃亡且尽闲:空闲取代,替代通“娴”,熟习文言实词43、昌宗从旁迫趣说,使速言。说曰:“陛下视之,在陛下前犹逼臣如是,况在外乎!臣今对广朝,不敢不以实对。臣实不闻元忠有是言,但昌宗逼臣使诬证之耳。且臣

4、岂不知今日附昌宗立取台衡⑤(宰相),附元忠立致族灭.但臣畏元忠冤魂,不敢诬之耳。”他日,更引问,说对如前。(2004年,高考湖北卷)昌宗从旁迫趣说         趣:催促。文言实词5二、结构分析法(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文言实词6书褒城驿壁(唐)孙樵1、褒城驿号天下第一。及得寓目,视其沼,则浅混而污

5、;视其舟,则离败而胶;庭除甚芜,堂庑甚残,乌睹其所谓宏丽者?(2005年高考浙江卷)庭除甚芜:废弃2、今者天下无金革之声,而户口日益破;疆场无侵削之虞,而垦田日益寡、生民日益困、财力日益竭,其何故哉?(2005年高考浙江卷)疆场无侵削之虞:忧虑台阶文言实词73、夫覆载之间,二气缊,赋形受质,人物是分。虽巨细修短之不同,然寓形于其中则一也。(2006年浙江省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赋形受质质:资质实体,本质文言实词8语法推断法根据字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

6、意义。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文言实词91、将军身披坚执锐,讨伐暴秦,功盖寰宇!2、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从句子成分看,“坚”“锐”分别充当“披”和“执”的宾语,因次解释为:坚硬的盔甲和锐利的兵器“籍”后跟了“吏民”做宾语,所以“籍”应该是动词,翻译为:登记。文言实词103、烟涛微茫信难求。4、楚王贪而信张仪。“信”做副词,解释为的确。“信”后跟宾语应该是动词,解释为信任。文言实词111、予既揖退老甿,条其言,书于书褒城驿屋壁

7、。(2005年高考浙江卷)条其言,书于书褒城驿屋壁条:整理高考示例文言实词122、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和:和睦(2004湖南)“和”接代词宾语“之”,当为动词,而不能理解为形容词“和睦”;再联系上文“鸣”,可知“和”应为“应和”。文言实词132、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2000年全国高考题)C.自放驴,取樵炊爨/樵:打柴。3、B拜住(人名)袖其疏入谏  袖:藏在袖里(06年重庆卷)樵:木柴爨:cuàn文言实词14四、联想推断法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

8、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联系教材联想成语文言实词15联想推断法——联系教材1、李超,字魁梧,淄之西鄙人鄙:粗俗联想:“蜀之鄙有二僧”《为学》(边境)“越国以鄙远”《烛之五退秦师》(把……当作边境)文言实词162、会里人郑俶欲葬亲,贷于人无得,城知其然,举缣与之。(2005江苏卷)联想:我有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鸿门宴》(恰逢)庄周家贫,故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