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自我及价值实现

道德自我及价值实现

ID:3934017

大小:579.9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1-25

道德自我及价值实现_第1页
道德自我及价值实现_第2页
道德自我及价值实现_第3页
道德自我及价值实现_第4页
道德自我及价值实现_第5页
资源描述:

《道德自我及价值实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2009年3月第25卷第2期唐都学刊TangduJoumalM盯.2009V01.25No.2‘‘道德自我及其价值实现"研究视阈以及文献研究综述杨伟涛(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南京江苏211189)摘要:个体道德自我是在伦理、法权意识基础上所实现精神发展的更高境界;相对于德性、人格、良心,道德自我是更为整全和彰显道德主体性功能的精神与行动实体。本文概括了道德自我建构及其价值实现的意义、研究路向以及文献研究现状,包括道德自我价值内涵研究,道德自我历史资源与现状研究,当代中国社会道德价值基点研究,个体与自身、人我、群己关系中道德自我价值实现研究,道德自我价值实践研究;提出道德自我价值

2、实现需要开拓的研究思路和主题。关键词:道德自我;价值观;价值实现;研究综述体”;新风格;技法中图分类号:腿2一0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lool—0300(2009)02—0062—06道德自我及其价值实现是把握伦理和道德本质及其相关问题的切人点,是中国传统德性伦理思想的内核和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其挖掘和总结可以为当代道德哲学和精神文化建设提供深厚的学术资源支持;并且是把脉当代哲学语境和道德危机背景下应对时代困境和道德难题的恰切命题。一、“自我"和“道德自我"问题研究综述1.“自我”问题的多学科关注和道德心理理论研究古代社会关注群体中的“我”或“我们”。欧洲近代启蒙以来,笛卡

3、尔以自明性“我思”开启了哲学主体性转向。“自我”受到众多思想家关注并贯穿于近现代欧洲哲学研究视域。洛克把建立于“意识”基础上的人格同一性作为区分上帝、有限的灵物、物体等实体的根本特征并构成“自我”;休谟论及自我在情感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时揭示内隐着两重意义的自我:作为情感之对象、关于自身印象和观念之组合的“经验自我”,隐含于知觉经验中的可意识而不能观见的深层自我或“真正的自我”;康德以统觉的综合统一提出有自我意识的先验、自我对内省意识和经验自我的统摄过程;费希特认为精神和行动的本原在于“自我”,其发展过程一般经历着自我设定自我、自我设定非我、自我与非我的统一;黑格尔被认为是“哲学上最具

4、权威和历史上最被认可的自我表现的代言人。”⋯(嘲’他认为,“近代哲学的出发点,是古代哲学最后达到的那个原则,即现实自我意识的立场⋯⋯主体性原则在此就是自我意识原则,它坚信自我最终能够认识世界的真面目,能够创造和征服一切,主体作为无限自由的能独立地思维的东西,是不承认权威的。”【2J(吲胡塞尔通过本质和先验还原,发现在经验自我和变化意识中不变的“绝对同一物”——先验的“纯粹自我”,建立以纯粹自我为核心的自我学意识结构。心理学、社会学家以实证主义论证自我的结构和内在主体性,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心灵包括三个领域:作为人的潜意识的本我、心理过程连贯组织的自我、作为道德良心的超我;美国实用主义哲

5、学和心理学家詹姆士提出物质自我、社会自我、精神自我的划分,心理学家乔纳森·布朗、社会学家乔治·米德的将自我区分为积极直觉、思考部分的“主我”和被注意、思考和知觉,作为社会联结的“客我”。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儿童的道德判断》中认为儿童的道德品质分为四个阶段:自我中心阶段、他律阶段、自律阶段、公正阶段;收稿日期:2008一10一18作者简介:杨伟涛(1971一),男,河南长葛人,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副教授,博士研究生。·62·万方数据柯尔伯格提出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心理:前习俗水平的惩罚与服从的定向阶段、手段性的相对主义的定向阶段、习俗水平的相互人际期望、人际关系与人际协调的定向

6、阶段、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后习俗水平的社会契约定向阶段、普遍的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自我”问题研究为“道德自我”理论研究提供了研究视野和方法论启示。一2.“道德自我”理论的提出和研究现状黑格尔在其“哲学真正的诞生地和秘密”的《精神现象学》中认为,遵循着纯粹理性规律的意识在“精神”阶段,是追求并具有普遍性特征的客观精神以及表现为行动和现实中的普遍自我意识;精神世界的基本形态是“真实的精神,伦理”,在此基础上中间经由“自我异化的精神,教化”,而最终达至“自我确定性,道德”,相应于三个精神世界的主体分别为伦理实体性自我、教化自我、道德自我,揭示了道德世界自我对自在、自为精神世界

7、的超越。唐君毅《道德自我之建立》认为自我本质上是一种自性自足的理性道德自我,以其超越性、主宰性以及由此引出的普遍性、必然性而具形上性,并由此被认定为文化理想或文化活动的精神本原。在“自我”理论研究基础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伦理学界开始确证道德自我并展开研究,杨国荣在《伦理与存在:道德哲学研究》“第四章:道德自我”,认为道德自我以对伦理关系及其义务的认可、承担为基础,是承担道德责任和自觉道德实践的主体;樊浩在《道德与自我》中提出“道德自我”概念,并从人性、道德需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