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舍岩道人针灸要诀》与舍岩针法介绍

韩国《舍岩道人针灸要诀》与舍岩针法介绍

ID:39346575

大小:71.0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01

韩国《舍岩道人针灸要诀》与舍岩针法介绍_第1页
韩国《舍岩道人针灸要诀》与舍岩针法介绍_第2页
韩国《舍岩道人针灸要诀》与舍岩针法介绍_第3页
韩国《舍岩道人针灸要诀》与舍岩针法介绍_第4页
资源描述:

《韩国《舍岩道人针灸要诀》与舍岩针法介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韩国《舍岩道人针灸要诀》与舍岩针法介绍舍岩五行针法,简称舍岩针法是近年来在韩国针灸界广泛流行的针法,是在韩国传统医学历史上,与16世纪医家许浚的医学巨著《东医宝鉴》和19世纪医家李济马所创新的“四象医学”一起成为在李氏朝鲜时期韩国传统医学的三大成就。舍岩针法的主要内容记载于《舍岩道人针灸要诀》,简称《舍岩诀》,其成书年代可推断为17世纪。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在韩国历史上发生了很多事件,韩国传统医学的发展也遭受了许多困难,于是这本书和舍岩针法的重要性从来没被认识到,1970年代通过韩国医学家卢正宇的研究,舍岩针法才得到韩国传统医学界的关注。这段时期,舍岩针法反而

2、传到日本而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存的《舍岩诀》抄本有两三种,但是我们还不知道哪一本是原本,这篇文章以李泰浩译注·杏林书院出版的版本为主要参考书。一、《舍岩道人针灸要诀》的作者与组成关于《舍岩诀》的作者和成书年代,到现在还没找到详细的史料,我们只能根据该书的书名、内容和其他研究结果而推测。1935年,当时韩国针灸界的元老李在原曾经在日本的医学杂志《医道的日本》上发表过关于《舍岩诀》的文章,其中有“距今四百年前道士舍岩先生组织的阴阳五行相生相克补泻法”这一句。同年将《舍岩诀》翻译成现代韩国语而出版的李泰浩以一位老医的传言为根据而记载了舍岩道人就是李朝后期高名的僧侣四溟堂松云大

3、师的首弟子。四溟堂松云是李朝时期高明的僧侣,他曾经参战于在16世纪90年代发生的“壬辰倭乱”,那时他组织了僧兵,与明国的援助大军一起参加战场而立了大功,于是被人民受到了很大的崇敬。据上述的记载,舍岩道人就是他的徒弟之一,而且经过13年的面壁修炼而觉悟到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后,行医各地,在针灸上获得了很高的成就,在民间留下了很多的逸闻。所以虽然还是缺乏具体的考证史料,不过现在韩国传统医学界的大部分的人都肯定此记载。卢重辉教授根据李泰浩的记录在《韩国医学大系》〈韩国韩医学篇〉上将舍岩道人的俗名阐明为“黄延学”。最近金达镐对《舍岩诀》的内容进行研究并进一步查明了其成书年代。根

4、据他的研究,在《舍岩诀》的内容中对于生理、病理、辩证分类的方法参考了中国明代的综合性医书《医学正传》,而且一些内容受到了韩国李朝后期的医书许浚著的《东医宝鉴》和许任著的《针灸经验方》的影响。因此,金达镐推测《舍岩诀》的成书年应该是《针灸经验方》出版的1644年以后。这么一来,《舍岩诀》的成书时期更加清楚了,可是对于作者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舍岩道人针灸要诀》分为实际篇和准备篇,两部分。实际篇从第一章中风门到第四十二章痔疾门收载42病证,每病为一个门类,每门下再次分为具体病证,3然后简述其症状和疗法。每门的后面收载了舍岩自己的临床经验例。例如第二十五章头痛门分为沐后

5、头痛、头项痛、眉棱骨痛、偏头痛、真头痛(脑膜炎)五小类,还有,经验例的部分记载了四例关于头痛的临床经验。全四十二章的门名如下:中风门、寒门、天地运气门、署门、湿门、燥门、火热门、郁门、痰饮门、咳嗽门、哮喘门、疟疾门、痢疾门、噎膈门、呃逆门、呕吐门、吞酸门、嘈杂和嗳气门、肿胀门、积聚门、虚劳门、霍乱门、泄泻门、眩晕门、头痛门、胃脘痛门、腹痛门、腰痛门、胁痛门、诸气痛门、疝气门、脚气门、痛风门、痿证门、耳聋门、目病门、口病门、喉证门、齿病门、鼻病门、血证门、痔病门。准备篇收录了舍岩诀的神秘和灵效、补泻的概念和方法、五输穴和正胜格以及寒热补泻的图表、舍岩五行正理神针歌以及乐

6、浪老夫施针歌等的内容。其中舍岩诀的神秘和灵效、补泻的概念和秘诀等的部分是由译注者来新增的内容。舍岩五行正理神针歌列举了102个效果卓著的处方,而乐浪老夫施针歌主要言补泻的原理、手法以及刺针时的态度和注意事项。一、舍岩针法的主要内容舍岩针法是根据五输穴(井、荥、输、经、合)的五行相生相克原理来进行本经的补泻与异经的补泻。舍岩道人以《难经》“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理论为依据,又提出“虚者抑其官”、“实者补其官”的原则进行针灸配方。“官”是指有权势、官使得意思,在这里指“克我”的脏器。正如舍岩在《舍岩诀》的序言中所言:“木母补于火子,心病自痊。土官溺于水臣,肾必回醒

7、。抑西官之金气,肝胆安稳。洗东将之木贼,脾胃遐龄。肝位东方,肾受生而肺受克。心居南乡,北受克而东受生。相生则可补,相克则必泻。虚则可补,实者可泻”。这充分说明了五行相生相克与补泻法的原理。具体例如肺属金,火克金,土生金,火为金之官,土为金之母,肺经虚证,补母泻官,补本经土穴和土经土穴,泻本经火穴和火经火穴,因此,推出补太渊、太白,泻鱼际、少府,这就是肺正格,用于治疗肺经虚证。反之,肺经实证,补官泻子,补火泻水,补本经火穴(鱼际)和火经火穴(少府),泻本经水穴(尺泽)和水经水穴(阴谷),此为肺胜格。另外,十二经虚证,除了补母泻官原则外,还有抑官安身、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