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书籍介绍2

经典书籍介绍2

ID:39348318

大小:33.0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7-01

经典书籍介绍2_第1页
经典书籍介绍2_第2页
经典书籍介绍2_第3页
经典书籍介绍2_第4页
经典书籍介绍2_第5页
资源描述:

《经典书籍介绍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曾国蕃家书》书中通过教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自立、有恒、修身、做官等方面,展现了曾国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毕生追求。他的家书句句妙语,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是为人处世的金玉良言,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亲戚朋友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古代的帝王将相、卿士大夫、墨客词人、儒生才子,都是过去了的人物,属于过去了的时代。如曾国藩者,替爱新觉罗皇室效忠,消灭太平军,故无产阶级谓其人不可取,而其思想体系固无以异于其他士大夫。现代化无须熟读离骚,当然也无须熟读曾国藩的家书,因为它决不能指引我们走向明天的世界。但是,它虽然不能指引我们

2、走向明天,却很能够指引我们了解昨天和前天,即了解旧中国的政治和社会。旧中国统治阶级有它的统治思想和统治方法,这就是以儒为体,以法为用,以黄老为权,以纵横为变,在这方面,曾国藩有很深的研究和心得。他确实不是一个书呆子,他的成功主要得力于对传统政治权术和谋略的运用,而在与弟书中,他最充分、最坦白、最没有保留地同他的弟弟进行了交流,这本书确实是他作为一个政治人物讲出来的私房话。《纯粹的红》从这个意义上说,格瓦拉是跨越了时代的英雄,因而他所代表的人类为谋求自由、民主和正义的精神,也是不朽的。本书作者在充分掌握各种素材的基础上,对主人公传奇般的经历,进行了翔实而客观的描

3、述,包括产生格瓦拉行为和精神的大背景,也作了详细的介绍;它表现了一个不死的格瓦拉,从而也使读者再次深切地感受到格瓦拉的确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完美的人”(萨特语)。《战争与和平》故事以1812年俄国卫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了1805年至1820年的重大事件,包括奥斯特利茨大战、波罗底诺会战、莫斯科大火、拿破仑溃退等。通过对四大家庭以及安德烈、皮埃尔、娜塔莎在战争与和平环境中的思想和行动的描写,展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风貌。《静静的顿河》生动地描写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国内战争结束这个动荡的历史年代顿河哥萨克人的生活和斗争,表现苏维埃政权在哥萨克地区建立和巩固的艰苦过程及其强

4、大生命力,揭示一切反动落后势力必然失败灭亡的命运。《热爱生命》一个美国西部的淘金者在返回的途中被他的伙伴——比尔抛弃了,他独自在荒原上寻找着出路。冬天逼近了,环境十分恶劣,他没有一点食物了,而且他的腿受了重伤不停的流血。他只能歪歪斜斜地蹒跚在布满沼泽、丘陵、小溪的荒原上,非常艰难地前行着。就在他的身体非常虚弱的时候,他遇到了一匹狼。他发现这匹病狼跟在他的身后,舔着他的血迹尾随着他。就这样,两个濒临死亡的生灵拖着垂死的躯壳在荒原上互相猎取对方。为了活着回去、为了战胜这匹令他作呕的病狼,最终在人与狼的战斗中人获得了胜利,他咬死了狼,喝了狼的血。最终他获救了,使生命

5、放射出耀眼的光芒。生命就是不放弃自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北京法源寺》小说以北京宣武区的法源寺为故事背景,描述了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前后,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大刀王五等一批中国志士为中国的振兴所做出的努力和活动。《呐喊》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革命民主主义出发,抱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

6、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粮食危机》《粮食危机》从地缘政治的视角人手,通过无与伦比的超强思辨和无可置疑的翔实史料,揭示了围绕粮食正在进行的一场不为人知的阴谋。作为《石油战争:石油政治决定世界新秩序》的续篇,《粮食危机》的线索是英美权势集团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粮食——的控制。在作者妙笔生花的描述下,“绿色革命”、“基因革命”、“人口控制”背后种种鲜为人知的内幕一一呈现,为您揭示以洛克菲勒家族为代表的美国社会政治精英如何处心积虑地打着科技进步、粮食援助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幌子,为自己维持支配世

7、界、主宰人类的霸权创造条件。《寂静的春天》《寂静的春天》是一本引发了全世界环境保护事业的书,书中描述人类可能将面临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世界。作者是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于1962年出版。正是这本不寻常的书,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人们对野生动物的关注,唤起了人们的环境意识,这本书同时引发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注意,促使环境保护问题提到了各国政府面前,各种环境保护组织纷纷成立,从而促使联合国于1972年6月12日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并由各国签署了“人类环境宣言”,开始了环境保护事业。《中国为什么不高兴》本书站在理性的基础上重新审视我们的历史和传统

8、文化,并对前两部书中涉及到的盲区和热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