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井设计课件

竖井设计课件

ID:39354748

大小:4.89 MB

页数:45页

时间:2019-07-01

竖井设计课件_第1页
竖井设计课件_第2页
竖井设计课件_第3页
竖井设计课件_第4页
竖井设计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竖井设计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地下采矿课程 竖井设计深化知识,拓展范围、提高设计质量、加快工作效率。第一讲竖井设计河北宏达绿洲工程设计院鲁岳分公司竖井井筒设计第一节竖井开拓的类型罐笼井开拓按提容器划分罐笼井可以提升矿石外,还可以提升废石、人员、材料、设备,兼作进风井。罐笼井提升能力小、矿车上下罐复杂、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用人多等。箕斗井开拓箕斗井即可以提升矿石又可以提升废石。箕斗井提升能力强、效率高、劳动强度小、成本低。混合井开拓混合井即有罐笼提升又有箕斗提升的井筒。一般矿石900t/d以下,井深300m左右采用罐笼提升;800~2000

2、t/d,采用混合井提升;2000t以上采用箕斗井提升(双箕斗);大于5000t采用双箕斗或四箕斗提升。第二节竖井布置的类型竖井布置形式下盘竖井开拓是竖井开采中使用最广的。只要厂址、地形和工程地质条件允许,竖井一个尽量布置在井下运输功最小或接近最小的部位。下盘竖开拓上盘竖开拓当矿床的下盘、侧翼无建厂条件,或下盘、侧翼的工程地质条件较差,不适于布置井简,或矿床的倾角近于垂直或水平,竖井建在上盘对厂址和外部运输有利,可采用上盘竖井开拓。一般情况下.上盘竖井开拓有如下缺点:初期石门长,因而基建工程量大,时间长,投资大

3、。竖井布置形式第二节竖井布置的类型侧翼竖井布置矿床受限制时,竖井不能布置在下盘,可采用侧翼竖井开拓。当矿床走向长度短,建设规模小,为了减少井筒数量和简化运输通风系统,采用侧翼竖井开拓。混合井开拓当矿床的下盘、侧翼无建厂条件,或下、侧翼的工程地质条件较差,不适于布置井筒,或矿床的倾角近于垂直运输有利,竖井建在上盘对厂址和外部运输有利,可采用上盘竖井开拓。第三节竖井设计一般规定竖井设计一、所需资料1:500~1:2000比例的矿区地质地形图;竖井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矿体纵投影及阶段平面图;井口工业总平面图;当地气象

4、资料;井筒用途、服务年限、井筒提升高度及井筒是否延深等;井筒内安装的设备数量、尺寸、要求等;通过的最大风速、最大件和长材料的规格;二、竖井断面布置的原则应符合《安全规程》;当竖井作为安全出口时,应装备完好的梯子间;断面布置应力求紧凑合理,净直径不大于5m的井筒采用500mm的模数晋级。竖井设计第三节竖井设计一般规定三、竖井井筒装备井筒装备设计应注意:1、同一提升容器的两根罐道接头不设在同一水平上;2、罐道梁的层间距:木罐道2~3m,金属罐道4~6m;3、采用悬臂梁时,其梁的长度不宜超过600mm。竖井断面布置

5、示例回竖井设计第三节竖井设计一般规定梯子间布置:梯子的倾角不大于80°,梯子宽度不小于0.4m,梯蹬间距不大于0.3m;上下相邻两个梯子平台的垂直距离不大于8m,梯子孔错开布置;平台梯子孔的长、宽分别不小于0.7m、0.6m;梯子上端高出平台1m,下端距井壁不小于0.6m;梯子间与提升间、管子间、电缆间应设安全隔网。二、井颈的类型和最小深度受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性、用途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井颈常见类型:确定井颈最小深度,其计算公式为:H=h1+h2+h3+h4+h5H——井颈最小深度,m;h1——井架托梁底面至井颈

6、顶面的距离,m;h2——井架托梁底面至风洞上部边缘的距离,一般应大于开洞的宽度,m;h3——风洞高度,m;h4——风洞底面距壁座顶面的距离,m;h5——壁座高度,一般1.5~2.5m。井颈常见类型;竖井井颈设计第四节竖井井颈支护设计一、一般规定井颈的支护材料常为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一般与井筒的支护材料一致。根据受力情况,井颈各段厚度有所不同,一般可分为三段,厚度通常为:上段1~1.5m,中段0.6~0.9m,下段0.4~0.7m。设计时应尽量减少段数。一般情况下,井颈每段高度为2~6m,最上一段底面要建在冻结

7、线以下,最下一段底面要建在基岩以下2~3m处。井颈类型返竖井井颈设计第四节竖井井颈支护设计一、井颈支护计算井颈的受力情况较为复杂,计算也较复杂,有刚性深基计算法、弱性桩基理论计法、弹性地基梁计算法等。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应根据具体工程地质条件、井颈埋深荷载等情况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对井颈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等井计算。二、壁座壁座形式可分为单锥形、双锥形、复双锥形、矩形、多边形等,常用壁座结构如下:竖井井筒设计第五节竖井井筒支护设计一、作用在井壁上的荷载作用在井壁上的荷载,包括自重荷载、地压、临时和地震力等。二、

8、圆形井壁井壁厚度计算按厚壁圆筒理论计算按薄壁圆筒理论计算按能量强度理论计算式中:d——井壁厚度,m;q——井壁单位面积上所受地压设计值,kPa;R——井筒半径,m;fc——井壁材料的抗压强度设计值,kPa。竖井提升设计第六节竖井提升一、提升系统的分类竖井提升系统根据提升容器的不同可分为箕斗提升系统、罐笼提升系统和混合提升系统;根据提升机布置的不同可分为塔式提升系统和落地式手提升系统图示。二、提升系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