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制程技术发展史

半导体制程技术发展史

ID:39358677

大小:285.51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7-01

半导体制程技术发展史_第1页
半导体制程技术发展史_第2页
半导体制程技术发展史_第3页
半导体制程技术发展史_第4页
半导体制程技术发展史_第5页
资源描述:

《半导体制程技术发展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可利用10年的時間間隔,回顧半導體製程的歷史:IC以前(1950年代)IC時代(1960年代)LSI時代(1970年代)VLSI時代(1980年代)次微米VLSI時代(1990年代)Gigabit時代(2000年以後)半導體製程技術發展史IC以前(1950年代)◆1950年代是開始生產電晶體的時代。當時半導體基板材料為鍺,加工鍺的各種技術,都以量產為立足點。◆電晶體由點接觸型開始,經過合金接合型、成長接合型等,接著引進擴散技術,再轉移到矽。◆本世代的製程包括使用爐管的熱處理、去除污染、蝕刻、電鍍等等。◆在1950年代末急速進展,材料從Ge轉為Si。因此,

2、製程技術亦從以往的Ge加工技術,變為Si加工技術,變遷到IC時代。IC時代(1960年代)◆1960年代為IC的時代,此時起引進光微影技術(photolithography)。使用光罩的圖案轉寫技術引進IC的製造工程。◆從製程技術面而言,本時代誕生了微影製程、平面技術的開發、表面安定化技術。為了提昇雙極性電晶體的性能,引進磊晶層形成技術的主題。離子植入技術的原型也是在本時代提出。◆磊晶成長技術的應用是從本時代開始,此技術對於減低雙極性電晶體的集極系列的電阻,是不可或缺的,後來也應用在雙極性IC的基板。LSI時代(1970年代)◆IC的積體度增大,最早被稱為

3、LSI的MOS記憶體,於1969~1970年登場。◆於1970年代定位為LSI時代。過去不穩定的MOS元件,由於確立了界面特性安定化的製程,此一趨勢下,使得MOS記憶體開始出現於市面。◆達到高密度、高積體度的製程,是Si閘極技術崛起的最大關鍵,閘極構造取代過去的Al閘極。◆Intel公司發表使用此一閘極構造的記憶體,成為以後DRAM發展的出發點。◆從此時起,CVD膜的重要性增加,藉由熱壁(hotwall)LPCVD法,開發出多晶矽膜和氮化膜的形成技術。而且1970年代為確立半導體製造設備產業的時期。◆本時期所開發的製程技術,最為注目的就是LOCOS(Loc

4、alOxidationofSilicon)構造。採用選擇性氧化法的隔離構造,也是目前廣泛應用的技術。LOCOS製程流程VLSI時代(1980年代)◆1980年代,隨著DRAM的量產及高密度化的進展,DRAM在半導體產業內是技術的驅動力。◆本時期的最小圖案尺寸為1μm,隨著步進機的必要性,製程同時往乾式化進展。特別是過去使用的蝕刻技術,從濕式製程轉為使用電漿的乾式製程。◆藉由乾式化,可提昇圖案轉寫的精確度,提高再現性。◆藉由本時期的反應性離子蝕刻,微細圖案形成技術的進步極為顯著。◆元件技術方面,從雙極性轉移至CMOS,數位用的IC以及LSI幾乎都是用CMOS

5、構造製作而成。濕式蝕刻製程與乾式蝕刻製程濕式製程乾式製程◇技術上是舊的印象◇會產生公害的印象◇會附帶有污染的印象◇控制困難的印象◇不需有真空◆最尖端技術的印象◆不產生公害的印象◆潔淨的印象◆容易控制的印象◆需有真空◇損害光阻的密著性◇反應生成物的脫離困難◇溶液需要控制(組成、長時變化、溫度等)◇圖案的形狀控制困難◇最終檢測困難◇加工對象物受限◇選擇比很多可無限◇很難適用微細圖案形成◇不怕軸射損害◆保有光阻的密著性◆反應生成物的脫離容易◆氣體容易控制(壓力、流量等)◆圖案可以更精密的控制◆最終檢測容易◆加工對象物幾乎無限制◆選擇比限制多◆可適用微細圖案形成◆

6、恐有輻射損害或污染次微米VLSI時代(1990年代)◆本時代的最小加工尺寸為1μm以下,由於步進機也加以對應,提高解析度,硬體的進步持續推進。◆相對於“DRAM的日本”而言,本時代由於“DRAM的韓國”抬頭,DRAM不再只是日本獨佔的舞台。此外,台灣的半導體生產也急速成長,以代工廠方式為主,成功扮演半導體生產基地的角色。◆本時期內,製程技術的主題為製程整合概念的滲透。這是設備與設計概念的結合,本書作者一直以來稱為複合製程的方式。◆複合製程主要是組合幾個基本製程進行處理,形成一種構造,在一台設備內將製程連續化達成一項目標。但並不是所有的製程都可以連續化,製程

7、整合是促成晶圓製程標準化和共通化的動作。◆W插塞(plug)構造的流程,是製程整合的典型例子。CMP技術也在本時期確立為基本製程之一。Gigabit時代(2000年以後)◆本世紀邁入Gigabit的時代,最小加工尺寸為0.18μm至0.13μm,且不久即轉移至0.1μm。尺寸的表示從μm轉變為nm。因此,引進新製程、新材料是不可或缺的工作,製程技術方面,對於開發的需求有重新回到原點的態勢。◆新的技術包括銅配線、low絕緣膜、強誘電體(強介電常數)記憶體相關材料、高誘電率閘極絕緣膜等,其他周邊製程與設備的開發也受到衝擊。◆引進新製程、新材料及其影響效應。大分

8、類中分類小分類洗淨製程濕式洗淨藥液洗淨純水洗淨超音波、Megaso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