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斋首日和大斋期的意义

大斋首日和大斋期的意义

ID:39380835

大小:341.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7-02

大斋首日和大斋期的意义_第1页
大斋首日和大斋期的意义_第2页
大斋首日和大斋期的意义_第3页
大斋首日和大斋期的意义_第4页
大斋首日和大斋期的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斋首日和大斋期的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大齋首日和大齋期的意義大齋期(Lent),又稱為四旬期(天主教)或預苦期(信義宗),源自盎格魯‧撒克遜人(即英格蘭人)的一個字(Lencten),意思為「一段延長的日子」或簡指「春天」。大齋期的計算方法是由大齋首日(又名灰日星期三)起計至聖週六(即復活前夕星期六),為期四十日,取自主耶穌在曠野禁食四十晝夜。這樣計算的話,你可能會問大齋期明明有四十六日,為甚麼說是四十日呢?因為主日是小復活節,因此大齋期內的六個主日不計算在四十日內。與將臨期一樣,大齋期所用的節期顏色是紫色,象徵懺悔認罪。有些教會在此期間不擺放鮮花。亦有些教會用紫布遮蓋十架和一些教會的擺設。大齋期的目的是更新和強化我們信徒的屬靈

2、生命。教會雖然在禮儀上提供這麼豐富的機會去幫助我們反省信仰,但同樣重要的事情就是我們每個信徒在大齋期間要作個人的反省。每當我們提及大齋期時,第一件令我們想起的事情就是禁食。禁食是指完全不進食或進食一些僅僅維持到生命的少量食物。除此之外,其實大齋期可以幫助我們放棄或戒掉壞習慣或一些窒息我們屬靈生命的事情。同時,大齋期亦可以幫助我們採取一些積極的行動來強化我們的屬靈生命,例如多讀上帝的話語──《聖經》和其他屬靈書籍。以下引用本教區編印之大齋期首日(灰日)禮儀(試用本)中之「釋義和邀請」,來清楚解釋大齋期的目的和意義:「主內的兄弟姊妹,從古時起,基督徒便以懺悔和禁食,作為紀念基督的受苦和慶祝他的復

3、活的準備;這種虔誠的鍛鍊方法逐漸成為教會的習慣。「起初,虔守大齋期的人是準備在復活日領洗的慕道者,和因犯重罪曾與教會分離,而又願意與教會復合的信徒。經過一段時間,教會體會到,虔守大齋期可以幫助信徒重視悔改的呼召,及福音所宣揚赦罪的保證,因而增加對基督的信心和忠誠。「因此,我奉教會之名邀請你們,以自省和懺悔,以祈檮、禁食和克己,以默想上帝聖言等方法,虔守大齋期。」大齋期由大齋首日(即灰日)開始,灰日是教會年曆中兩日最莊嚴和最具懺罪氣氛的日子,另外一日就是受難日。根據西方教會的傳統,信徒要在灰日舉行禁食和到聖堂出席崇拜(但東方教會的禁食期則提前於該週的星期一舉行)。雖然聖公會並沒有明文規定信徒在

4、當日應如何禁食,或食甚麼;但傳統上我們應該盡量少吃肉類或甚至完全不吃肉類改吃素菜,而食物的份量則較平日為少。灰日的名稱取自昔日信徒在懺悔認罪時將灰塗在額上以示真誠認錯。這個習俗發源於昔日居住於今日法國一帶的基督徒,而他們這樣悔罪方法是仿效舊約時代的人所採用的哀傷和悼念的方法。聖公會跟羅馬天主教會、信義宗一樣都會在這日舉行塗灰禮。而我們聖公會在該日崇拜將採用大齋首日禮儀,而那些灰則取自去年棕枝主日留下來的棕枝所燒燼而成的灰。編錄自鄺保羅〈大齋期的歷史與意義〉原載於《教聲》第1147期(1998年3月1日)大齋期的起源大概主後一百年左右的基督教文獻中已有提及有關大齋期的活動。大齋期的起源是基於早

5、期信徒為要準備迎接逾越奧蹟的筵席而進行禁食和禱告。這種習慣可能是採取自猶太教,因為猶太人習慣在慶祝逾越節前舉行禁食。至於當時教會舉行禁食的長短則各有不同。有些地區的教會禁食一天,有些兩天,更有些四十小時,象徵主受釘和復活的時間,這種禁食被稱為「逾越禁食」。到第三世紀中葉,禁食的時間則自動伸延到六天。但對於那些準備在復活節接受聖洗禮的慕道者,他們的禁食期則較長,有些長達兩至三星期,作為他們接受聖洗禮的準備工夫。到了主後三一三年,當時的羅馬皇帝君士坦丁篤信基督之後,便頒佈基督教成為合法宗教,而且更將星期日定明為正式的崇拜日期和假期。但他這樣做卻引起一些問題,其中一個問題就是皈依基督的人數突增,但

6、初信主者則對基督的真理一知半解,所以當時的教會覺得有必要加強對信徒的教導和紀律,於是延長洗禮慕道者的準備期,這個準備期就是現今的大齋期。從此,信徒十分重視大齋期,到聖城耶路撒冷朝聖也十分普遍。而聖地的教會在聖週期間舉行各種不同的崇拜和聚會來準備迎接復活節。到了第四世紀末,聖週的禮儀包括:在棕枝主日舉行手持棕枝巡遊禮;星期四舉行設立聖餐崇拜和守夜禮;救主受難日舉行三小時的紀念崇拜。當時參與這些崇拜中不單包括準備受洗者,更包括那些曾因犯罪受教會所逐,而經過悔罪後重投教會懷抱的信徒。當時的西方教會(拉丁教會)的大齋期長六星期,但不包括星期日。而在東方教會(希臘教會)的大齋期更長達七星期,但並不包括

7、星期六或星期日。到了主後三二五年的尼西亞大公議會中,教會首次採用「四旬」(Quadragesima)一詞來指大齋期,節期是由大齋期第一主日開始,合共六個星期。這裡有一件值得我們注意的事情,就是東方和西方的教會都強調星期日是舉行慶祝筵席而不是守齋的日子,因為星期日是主日,應當紀念和慶祝救主的救贖和復活。所以每一個主日都是小復活節,而不是安息日,因為安息日是星期六;而主日是慶祝救主復活的日子,所以是高興的、是筵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