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文后参考文献的规则陈浩元

著录文后参考文献的规则陈浩元

ID:39381432

大小:2.36 MB

页数:60页

时间:2019-07-02

著录文后参考文献的规则陈浩元_第1页
著录文后参考文献的规则陈浩元_第2页
著录文后参考文献的规则陈浩元_第3页
著录文后参考文献的规则陈浩元_第4页
著录文后参考文献的规则陈浩元_第5页
资源描述:

《著录文后参考文献的规则陈浩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陈浩元(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100875,北京)2005年3月23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1](以下称新标准),代替GB/T7714—1987[2](以下称旧标准)。新标准参照了国际标准ISO690:1987《文献工作文后参考文献内容、形式和结构》[3]和ISO690-2:1997《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第2部分:电子文献部分》[4],规定了各个学科、各种类型出版物的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项

2、目、著录顺序、著录用的符号、各个著录项目的著录方法以及参考文献在正文中的标注方法。这是一个专门供著者和编辑使用的著录文后参考文献的规则。文后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按参考文献的提供目的划分,可分为引文文献、阅读文献和推荐文献3大类[5]3。引文文献是著者在撰写或编辑论著的过程中,为正文中的直接引语(如数据、公式、理论、观点、图表等)或间接引语而提供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阅读文献是著者在撰写或编辑论著的过程中,曾经阅读过的文献信息资源。推荐文献通常是专家或教师为特定读者、特

3、定目的而提供的、可供读者查阅的文献信息资源。文后参考文献主要包括引文文献和阅读文献。1著录参考文献的意义关于著录参考文献的意义和作用,已有众多同人做过比较详尽的论述[5]1-3,[6-12],这里简要归纳如下:1)体现科学文化的继承性和发展历史;2)尊重和保护他人的著作权;3)精练文字,缩短篇幅;4)便于编辑人员和审稿专家准确评价论著的学术、技术水平;5)方便读者快速、准确地找到引用信息的出处,达到信息资源共享;6)通过引文分析对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应用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他引率等数据衡量)做出

4、客观公平的评价;7)有助于建立科学公正的国家科学技术评价平台和社会科学评价平台;8)促进科技情报和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推动该学科的发展。参考文献是科学研究的起点和基础,也是论著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对于著录文后参考文献的意义和作用,相当多的著者和编辑认识得很不够,具体表现是不太重视文献著录,在著录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1)篇均文献数量偏少。据2010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国内1946种科技期刊发表的论文的平均引文量为12.64条/篇,比2009年版的11.96条/篇略有提高。但与国外期刊科

5、技论文的平均引文量超过30条/篇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另据2010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国内5998种期刊发表的论文的平均文量为7.23条/篇。国内10种编辑出版方面的期刊发表论文的平均引文量只有5.05条/篇,《编辑学报》稍多些,也仅为9.40条/篇。2)有意无意地对明明引用了文献的地方(如引用他人的观点、数据、文字、图表等)未作任何标注。美国《芝加哥手册》规定:“凡使用他人原话在3个连续词以上,都要使用直接引号,否则即使注明出处,仍视为抄袭”;“无论直接还是间接引用,凡从他人作品中得来的材料

6、和观点都必须注明出处,否则即为抄袭”。近年国内此类纠纷不断。3)所引文献的面太窄,特别是较少引用国外最新出版的期刊发表的文献。4)非正常的自引率太高。据2010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统计,科技期刊的平均自引率为0.19。期刊有一定数量的自引是正常的,但为数不少的期刊为了提高被引总频次和影响因子而人为操作提高自引率,有些大学科的名刊的自引率竟高达0.50以上。5)为数众多的所引文献是转引自他人的,著者并没有亲自阅读过,以至引用差错频仍。6)文献著录没有认真执行GB/T7714—2005规定的

7、著录项目、格式和标志符号,尤其是对联机文献的著录,更是五花八门,很不规范。等等。我在这里不去具体分析并解决第1)~5)的问题,而是针对第6)个问题只谈文献著录的标准化规范化,结合编辑实际,主要从技术层面比较详细地介绍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方法和著录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2新标准对旧标准的主要修改主要修改如下[5]128-129:1)依据国际标准ISO690-2:1997增加了电子文献的著录规则。2)明确规定著录用符号为前置符,规范了9个常用标志符号的使用方法。3)解决了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每次引用的页码

8、不相同)的著录问题,规定了著录方法:引文页码置于正文中,文献表中不再重复著录页码。4)根据文献的著录实际需求,删去了专著和连续出版物中选择性的著录要素文献数量、丛编项、附注项、文献标准编号,不要求著录主要责任者的责任。5)为便于读者查找原文献和有关部门利用计算机进行引文统计分析,在旧标准只对专著要求著录“文献类型标志”的基础上,对各类文献都增设了这一供选择的著录项目,并规定电子文献的“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为必备的著录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