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碳 溶液泵问题分析与增量改造

脱碳 溶液泵问题分析与增量改造

ID:39397736

大小:2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02

脱碳 溶液泵问题分析与增量改造_第1页
脱碳 溶液泵问题分析与增量改造_第2页
脱碳 溶液泵问题分析与增量改造_第3页
脱碳 溶液泵问题分析与增量改造_第4页
资源描述:

《脱碳 溶液泵问题分析与增量改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脱碳溶液泵问题分析与增量改造原文:1、前言我车间脱碳系统采用热钾碱法脱除低变气中的CO2为合成氨提供合格的氢氮混合气,同时为尿素生产提供纯度大于98%的CO2气。其溶液循环主要靠溶液泵(脱碳大泵)提供。该泵系七十年代从日本引进。该泵性能良好,操作简单,运行平稳。特别是MVB2830B型配套电机,操作稳定,使用二十多年从来未进行过大修。多年来,由于系统负荷低,正常生产所需工艺流量小于200m3/h,远远小于泵的设计能力480m3/h。为了降低电耗,于92年对其叶轮进行了外圆切割,达到使用效果。但自99年化肥"8.13"一期工程投产后,所需自吸泵工艺流量增加到240m3/h。根据改造

2、组核算,并将叶轮恢复为原先的大叶轮,基本满足了当时的生产要求。2001年,化肥"8.13"二期工程投产,所需工艺流量增加至280m3/h,此时问题突出地暴露出来,大泵流量已无法再增加,常压塔出现挡液现象,操作失去弹性,负荷难以增加,生产很不稳定。为了解决这一制约生产的瓶颈问题,车间与机动处组成了专门人员进行攻关。2、问题查找根据原始资料,泵设计流量为480m3/h,隔膜泵远远高于化肥"8.13"所需的280m3/h,可实际运行中为何只能达到240m3/h,分析认为有以下原因:(1)经多年使用,泵蜗壳内壁冲刷腐蚀磨损,使其弧线偏离原设计值,间隙增加,回流器内的液体通过叶轮与泵壳间隙

3、回流至叶轮入口,降低了出口流量,泵做了部分无用功。(2)因多年来生产所需流量低,维修人员在检修时,有意加大了叶轮耐磨环与泵壳耐磨环处间隙。这一方面即可满足生产要求,化工泵又放宽了轴的直线度要求,放宽了泵轴与电机轴找正时的同轴度要求,方便了检修,还可延长耐磨环使用寿命。但却因此加大了回流量,所需流量增加时便不能满足要求。(3)生产中泵入口温度偏高、压力偏低,也是造成流量低的一个原因。根据实践经验,入口温度每降低1e或入口压力每升高0.01MPa,流量可增加5~10m3/h。(4)对于该泵流量偏低,我们认为一大原因是:该设备引进时无叶轮、轴等零部件图纸。早先的日本生产厂家已经停产。后

4、来使用的叶轮是检修单位参照原有叶轮测绘配制的。叶片型线与原设计有误差,叶道截面比原先小,加上真空泵铸造叶轮内壁特别粗糙,这些都降低了泵的输送能力。3脱碳溶液泵问题分析与增量改造原文:1、前言我车间脱碳系统采用热钾碱法脱除低变气中的CO2为合成氨提供合格的氢氮混合气,同时为尿素生产提供纯度大于98%的CO2气。其溶液循环主要靠溶液泵(脱碳大泵)提供。该泵系七十年代从日本引进。该泵性能良好,操作简单,运行平稳。特别是MVB2830B型配套电机,操作稳定,使用二十多年从来未进行过大修。多年来,由于系统负荷低,正常生产所需工艺流量小于200m3/h,远远小于泵的设计能力480m3/h。为

5、了降低电耗,于92年对其叶轮进行了外圆切割,达到使用效果。但自99年化肥"8.13"一期工程投产后,所需自吸泵工艺流量增加到240m3/h。根据改造组核算,并将叶轮恢复为原先的大叶轮,基本满足了当时的生产要求。2001年,化肥"8.13"二期工程投产,所需工艺流量增加至280m3/h,此时问题突出地暴露出来,大泵流量已无法再增加,常压塔出现挡液现象,操作失去弹性,负荷难以增加,生产很不稳定。为了解决这一制约生产的瓶颈问题,车间与机动处组成了专门人员进行攻关。2、问题查找根据原始资料,泵设计流量为480m3/h,隔膜泵远远高于化肥"8.13"所需的280m3/h,可实际运行中为何只

6、能达到240m3/h,分析认为有以下原因:(1)经多年使用,泵蜗壳内壁冲刷腐蚀磨损,使其弧线偏离原设计值,间隙增加,回流器内的液体通过叶轮与泵壳间隙回流至叶轮入口,降低了出口流量,泵做了部分无用功。(2)因多年来生产所需流量低,维修人员在检修时,有意加大了叶轮耐磨环与泵壳耐磨环处间隙。这一方面即可满足生产要求,化工泵又放宽了轴的直线度要求,放宽了泵轴与电机轴找正时的同轴度要求,方便了检修,还可延长耐磨环使用寿命。但却因此加大了回流量,所需流量增加时便不能满足要求。(3)生产中泵入口温度偏高、压力偏低,也是造成流量低的一个原因。根据实践经验,入口温度每降低1e或入口压力每升高0.0

7、1MPa,流量可增加5~10m3/h。(4)对于该泵流量偏低,我们认为一大原因是:该设备引进时无叶轮、轴等零部件图纸。早先的日本生产厂家已经停产。后来使用的叶轮是检修单位参照原有叶轮测绘配制的。叶片型线与原设计有误差,叶道截面比原先小,加上真空泵铸造叶轮内壁特别粗糙,这些都降低了泵的输送能力。3、改进措施(1)为了减少回流量,严格控制叶轮耐磨环与泵耐磨环之间隙在0.50~0.68mm,但同时要保证泵轴的刚度、直线度。经与加工厂进行了协商,要求严格按技术条件进行。如调质处理要到正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