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期末复习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期末复习

ID:39398104

大小:2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7-02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期末复习_第1页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期末复习_第2页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期末复习_第3页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期末复习_第4页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期末复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期末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三峡》,完成文后问题。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溯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略无阙处()夏水襄陵()良多

2、趣味()属引凄异()沿溯阻绝()飞漱其间()晴初霜旦()2.解释下列词语的不同含义。⑴自:自三峡七百里中(      ) 自非亭午夜分(        )⑵长:常有高猿长啸(       ) 巴东三峡巫峡长(       )3.翻译下列句子。(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译文:(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译文:(3)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译文: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写得形神兼备,试分析好在哪里?答:5.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6.文章为何没有按照“

3、春夏秋冬”的顺序来描写三峡的景色?谈谈你的看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内容与唐朝哪位诗人写的哪首诗一致?请将诗人的名字及其诗写出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作者描写三峡壮丽景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9.作者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以虫治虫》回答文后问题。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1.在画线的文段中该停顿的地方用“//”隔开。2.解释加点字。其喙有钳( )岁以大穰(  

5、)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3.下列各组中的加点字相同的两项是()()。A.方为秋田之害方两三级B.而动如初匠师如其言C.以钳搏以瓦布之D.问塔动之因其虫旧曾有之E.旬日子方皆尽人皆伏其精练4.翻译: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译文:5.填空(用原语句填写)。文章一开始就用一个“”字显示虫害的紧迫,治虫实为当务之急。接着介绍子方虫的天敌,用“”说明为数众多,用“”说明它剿灭害虫时威力大。最后用“”的结果突出了“以虫治虫”的成功。三、阅读《梵天寺木塔》,完成文后问题。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

6、建一木塔,方二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月去)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1.《梵天寺木塔》选自,作者,代科学家、政治家。2.解释带点的词。患其塔动()未布瓦()贻以金钗()盖钉板上下弥束()人皆伏其精练()3.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钱帅登之()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7、匠师如其言()此易耳()4.解释句中文言虚词。于杭州梵天寺()贻以金钗()但逐层布板讫()5.“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的意思是:。6.“皓笑曰”中的“笑”表现了喻皓当时怎样的心态?答:四、阅读《桃花源记》,完成文后问题。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8、。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