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与疾病》PPT课件

《健康与疾病》PPT课件

ID:39408707

大小:508.10 KB

页数:68页

时间:2019-07-02

《健康与疾病》PPT课件_第1页
《健康与疾病》PPT课件_第2页
《健康与疾病》PPT课件_第3页
《健康与疾病》PPT课件_第4页
《健康与疾病》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健康与疾病》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健康与疾病(Healthandillness)第一节健康一、健康的概念演变(一)微观概念1、健康就是没有疾病2、健康是人们身体感到舒适3、健康是人体正常的功能活动4、健康是人体正常的生理、心理活动5、健康不但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二)宏观概念1、人权:健康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2、道德:保护个人及他人的健康;3、法律:义务及责任。二、影响健康的因素(一)健康行为及生活方式人们由于自身不良行为及生活方式给个人、群体及整个社会带来的直接及间接危害不合理饮食

2、、吸烟、酗酒、不锻炼、性乱、吸毒、行车不用安全带等对机体具有潜袭性、累积性及广泛影响性的特点。不良行为在前10位中占70%,44.7%(二)环境:自然及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污染对人造成的危害具有浓度低、效应慢、周期长、范围大、人数多、后果重、多因素协同等特点。人文环境:健康与社会发展双向作用3.卫生服务:良好的卫生保障体系4.生物因素生物性致病因素生物遗传因素三、健康测量(一)概念:将健康概念及与健康有关的事物或现象进行量化的过程(二)特点:--主观性与客观性--连续性、相对性--发展性--多层次性--生物性

3、与社会性(三)健康测量的内容1.从测量是否患病扩大到对测量患病结果:患病率—运动性、独立性、日常生活性、社会完整性(WHO)2.从对疾病的客观测量到主观测量3.从对疾病的单维测量多维测量4.从对健康的数量测量到质量测量(四)健康教育中常用健康指标1、死亡指标:总死亡率、性别年龄别死亡率、死因别死亡率、死因构成比、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及期望寿命2、残疾指标:残疾率、残疾原因构成率3、疾病指标:发病率、患病率、病死率、生存率4、营养状况指标:营养成分等5、生长发育指标:身高、体重、血压、肺活

4、量等6、心理指标:人格、智力、情感等指标7、行为指标:行为模式、生活方式、人际关系、个人地位及个人生活经历的测量指标8、人口指标:人口数、人口性别及年龄构成、人口的文化构成、文盲率、人口的职业构成等9、社会经济指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收入、人均住房面积、安全饮水、卫生事业费用占财政支出的比重。10、卫生服务指标:卫生服务需要指标:两周患病率、慢性疾病患病率等卫生服务需求指标:两周就诊率、住院率、大型设备利用率等卫生资源指标:每千人医生、护士、床位数等11、综合指标症状及功能指标:SCL-90GHQMMPI

5、生活质量指标:生活质量指数、量表社会健康状况指标:社会关系量表、社会支持量表、社会适应量表其它:期望寿命、无残疾期望寿命等个人整体性的健康指标(1)健全的自我照顾能力;(2)不会时刻担心自己身体的健康状况或某个特定部位或器官的健康;(3)感觉轻松、乐观;(4)活力充沛、体能的协调与效率良好;(5)享受人生,生活愉悦、踏实;(6)面对问题时,平静松弛,并思考合适的解决问题方法;(7)食欲好,不偏食;(8)维持相对稳定的体重;(9)规则而充分的睡眠与休息;(10)日常生活有计划,有目的;(11)情绪稳定,面对

6、极端兴奋或失意的情景时,能很快恢复平稳的情绪;(12)良好的社交生活及人际关系。(五)健康测量的应用1.发现居民主要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2.完善健康教育计划,监督计划的实施3.评价健康教育活动的效果四、生存质量(一)生存质量的定义WHO的定义:生存质量是不同的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与他们生活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事情的有关生活状态的体验,包括个体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及物质状态四个方面。(二)生存质量的判断标准及模式生存质量测量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躯体状态;(2)心理状态;(3)社会关系

7、;(4)环境;(5)独立程度;(6)精神/宗教/个人信仰等。1.一般量表测量所有人群共同方面所用的一般性量表。2.特殊量表用以测量某种特定疾病的人群所用的特异性量表。六、健康心理及行为(一)健康心理1、健康心理的研究角度从病理学研究从统计学研究从社会学研究从文化学研究2、健康心理的标准有充分的适应能力;充分了解自己,包括能力、优、缺点等。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与现实保持接触;保持人格的完整和谐;能从经验中学习;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度的情绪发泄与控制;有限度的发挥个性;有限度的满足个性需要。(二)健康行

8、为1、健康行为(healthbehaviors)概念人体在身体、心理、社会各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明显的理想色彩;2、促进健康的行为(health-promotedbehaviors)促进健康行为的特点:(1)有利性:自己、他人及社会;(2)规律性:(3)和谐性:能根据整体环境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4)一致性:行为与内心的情绪一致;(5)适宜性:行为强度有理性控制;无明显冲动。促进健康行为的分类:(1)日常健康行为:合理营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