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_春雨》(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古诗两首_春雨》(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ID:39410757

大小:1.55 M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7-02

《古诗两首_春雨》(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课件)_第1页
《古诗两首_春雨》(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课件)_第2页
《古诗两首_春雨》(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课件)_第3页
《古诗两首_春雨》(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课件)_第4页
《古诗两首_春雨》(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诗两首_春雨》(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春雨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作者介绍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初唐有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他在天宝五年(公元746年)到了长安,后又去应考科举,因李林甫把权弄奸,杜甫和全体应考者都落了第,故终生未成进士。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

2、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春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注释】1.乃:就。2.发生:催发植物生长。3.潜:暗暗地,悄悄地。4.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译文】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赏析“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

3、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接下来进一步表现雨的“好”,好在“润物”。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细地滋润万物的。然而也有例外。有时候,它会伴随着冷风,由雨变成雪。有时候,它会伴随着狂风,下得很凶暴。这样的雨尽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会损物而不会“润物”,自然不会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评。所以,光有首联的“知时节”,还不足以完全表现雨的“好”。等到第二联写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随着和风的细雨,那个“好”字才落实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

4、”。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宝应元年(762)春天,杜甫这时居住在成都草堂。从上年的冬天到这年的二月间,成都一带有旱灾,所以当春雨来临之际,杜甫非常欣喜,他以久旱逢甘霖的喜悦心情来描写这场春夜细雨。诗从听觉写至视觉、乃至心理感觉,从当夜写到清晨,结构严谨,描写细腻,情调明快。诗中不用喜悦欢愉之类词汇,却处处透露出喜悦的气息。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读书思考1.同桌读,互相正音

5、,评议。2.小组合作学习,提出不懂的问题,互相交流,组内不能解决的,全班交流。春雨有什么特点?飘、洒、落、降写出了春雨轻柔细密的特点扩展练习1.想一想,春雨还飘落在哪些地方?它还带来了哪些变化?2.搜集描写春雨的古诗、儿歌、歌曲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