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分离工程》PPT课件

《制药分离工程》PPT课件

ID:39419406

大小:447.10 KB

页数:79页

时间:2019-07-02

《制药分离工程》PPT课件_第1页
《制药分离工程》PPT课件_第2页
《制药分离工程》PPT课件_第3页
《制药分离工程》PPT课件_第4页
《制药分离工程》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制药分离工程》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制药分离工程要点题型:填空(50分/50空)讨论(30分/5道)计算(10分)设计题或判断题(10分)第一章绪论1.制药工业制药工业包括生物制药、化学合成制药和中药制药。人类防病治病的三大药源:生物药物、化学药物与中药。生物药物:是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或其成分,综合应用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物理化学和药学等原理与方法进行加工、制造而成的一大类预防、诊断、治疗制品,广义的生物药物包括从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体中制取的各种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及其人工合成或半合成的天然物质类似物。如纯化胰岛素、甲状腺素、肾上腺皮质

2、激素、脑垂体激素、尿激酶、溶菌酶、天冬酰胺酶等,目前应用现代生物制药技术如酶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生产抗生素、氨基酸和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也获得很大发展。--化学合成药物:一般由化学结构比较简单的化工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合成和物理处理过程(称全合成),或由已知具有一定基本结构的天然产物经对化学结构进行改造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称半合成)。如磺胺、扑热息痛、诺氟沙星等。--   中药:指中国传统医药。常以天然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为主。随着人们对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的认识和了解,“回归自然”使人们更倾向于采用天然植物药

3、物,从而为中医药发挥其特长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由于中药原料的地域性、组成的复杂性、复方配伍的多样性等,再加之生产工艺落后,缺乏科学的、严格的工艺操作参数及系统的量化指标,致使中药产品质量不稳定,产品仍多是传统的丸、散、膏、丹类剂型,很难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目前中药在西方草药市场上仅能以食品名义进人,还不能以治疗药物为国际社会所接受。2.制药过程中的分离技术--制药过程包括原料药的生产和制剂的生产两个阶段。--原料药属于制药工业的中间产品,药物制剂是制药工业的终端产品。制药工程主要研究原料药的生产过程,制剂工程主要

4、研究制剂的生产过程。原料药的生产一般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生产的上游过程,该阶段以制药工艺学为理论基础,针对所需合成成分的分子结构、光学构象等要求,制定合理的化学合成或生化合成工艺路线和确定出适当的反应条件,设计或选用适当的反应器,完成合成反应操作以获得含药物成分产物。——第二阶段常称为生产的下游加工过程。该过程主要是采用适当的分离技术,将药物成分进行分离纯化,以传质分离工程学为理论基础,根据药物成分与杂质在物理和化学性质方面的差异,如溶解度、带电离子、化学亲和力等的差别,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制定合理的工艺流程和操

5、作条件,设计或选择适当的设备,完成分离纯化,使其成为高纯度的、符合药品标准的原料药。下游加工过程也即目标产物的提取、浓缩、纯化及成品化等过程。是生物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正因为其重要性,人们将生物技术比喻为一条河流,把制药分离工程称为下游加工过程。3.下游加工技术的发展最早的生物技术可追溯到古老的酿造业,包括酿酒、制造酱油、醋、酸奶、干酪等,从19世纪60年代起,人们搞清了微生物是引起发酵的原因,开发了纯种培养技术,并逐步开发了发酵法生产酒精、丙酮等产品的生产技术,生产以经验为主,称为手工业式的第一代生物技

6、术;第二代生物技术产品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随着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工业生产的扩大、化工单元操作的引进,酿造业逐渐扩展成为发酵产业。产品类型开始增多,不但有初级代谢产物,还出现了次级代谢产物,产品的多样性对分离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出现了离子交换色谱及电泳技术;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重组DNA技术即基因工程技术和细胞融合技术等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第三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使天然存在的极微量的生物物质得以通过大量细胞培养进行商业规模生产,也使生物产物从原料到产品的发展,由低成本、高收率地纯化目标产物成为现

7、实。4.下游加工过程的一般步骤生物技术下游加工过程有一个基本框架,具有四个基本的分离阶段:(1)发酵液的预处理与固液分离:主要任务是去除发酵液中的固相物质,为后继过程提供澄清或洁净的原料液体。过滤和离心分离是这方面的主要单元操作。(2)初步纯化(或称产物的提取):主要任务是提高产品的浓度和质量,蒸发、沉淀、萃取和吸附是该阶段的典型操作。(3)高度纯化(或称产物的精制):去除与产品有类似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杂质,大大提高产品的纯度。层析、超滤、电泳与沉淀是该阶段的有效方法。(4)成品加工(产品的精制):常采用结晶和干燥。5

8、.下游加工的特点(1)生物产品的稳定性差。在高温、pH、金属离子等环境下会变性,为满足其生物活性的要求,就增加了分离的难度。(2)培养液是多组份的混合物。原料液中常存在与目标分子形成难分离的混合物,因此要求利用特殊高效分离技术纯化产品。(3)对最终产品的质量要求很高。很多情况下,特别是医药产品和作为生物试剂用的产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