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第1课精耕细作的农业模式的形成岳麓版必修

高一历史第1课精耕细作的农业模式的形成岳麓版必修

ID:39432458

大小:3.71 MB

页数:54页

时间:2019-07-03

高一历史第1课精耕细作的农业模式的形成岳麓版必修_第1页
高一历史第1课精耕细作的农业模式的形成岳麓版必修_第2页
高一历史第1课精耕细作的农业模式的形成岳麓版必修_第3页
高一历史第1课精耕细作的农业模式的形成岳麓版必修_第4页
高一历史第1课精耕细作的农业模式的形成岳麓版必修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第1课精耕细作的农业模式的形成岳麓版必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请你联想这些图片让你想到了什么?他们各代表什么?“民以食为天”,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超过75%,农民的生存和发展是国家建设不可忽视的基本问题,农业的发展对于我国国力的增强具有重要意义,农村的稳定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至关重要。今天让我们翻开中国农业发展的历史篇章,了解中国古代农业走过的历程,关注农业发展的现状,一起构想中国农业健康美好的未来。古代农业生产体系主要农作物的种植及分布、牲畜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事业的发展耕作方式的进步什么是农业:栽培农作物和饲养牲畜的生产事业中国农业的起源

2、:1.原始农业的产生;2.早期农业格局及农作物资源分布;3.原始畜牧业的产生神农氏日本的炎帝塑像原始社会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呢?它们吃什么穿什么以什么为生?一、农业的起源“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古者禽兽多而人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有巢氏之民”。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此至德之隆也。──《庄子•盗跖篇》远古人们的生活发生的变化这说明了什么?原始农业产

3、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问题1:中国原始农业并不是起源于个别地区,而是由多个重心逐渐向周边发展起来的,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哪些地区形成规模?结合课本上的插图,指出它们分别有何特点?北方的黄河流域和南方的长江流域。北方种植粟麦为主,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并在各自的扩展、传播中相互交融。“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中的“五谷”和“六畜”分别指的是什么?动动脑:五谷:黍稷粟麦豆麻稻六畜:猪马牛羊鸡狗“五谷”、“六畜”的出现分别说明了什么?原始农业最初以种植业为主,出现了“五谷”,也就是当时种植比较普遍的一些作

4、物,到后来出现了“六畜”,说明随着农业的发展,家畜饲养业逐渐发展起来。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想一想,猜一猜十二生肖其中包括“六畜”,即原始农业驯养的动物,也包括鼠、蛇、猴、虎等当时人们捕猎到的动物,还包括人们想象中的神秘动物——“龙”。古人用动物纪年,产生了“十二生肖”,试将这十二种动物分类,猜想它们于古代农业文明之间的联系。1、原始农业的产生:采集种植2、早期的农业格局:黄河流域:粟麦长江流域:稻相互交融3、畜牧业的产生一、农业的起源古代农具的不断改进:1.农具材质的改进;2.农用动力的变革;3.

5、播种工具的发明;4.耕种工具的革新;5.灌溉工具的的发展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历程1、农业材质的变革:农具原料特点影响原始农业时期——夏——商周春秋石斧、石铲等石、木骨、蚌粗糙简单耒耜木石粗糙简单青铜农具青铜质软贵重难以推广铁农具铁坚硬锋利轻便使深耕成为可能,大大提高了生产率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也就是将树木砍倒然后焚烧,用作肥料,并乘着土地还留有热气下种子,最后收获的耕作方式。二、从耒耜到曲辕犁——中国古代农具的不断改进半坡人用的石斧这种耕作方式是由什么决定的?我们今天能否

6、用这种方式来进行农业生产?为什么?当时生产工具落后,劳动力有限。不能,刀耕火种是在非常落后的条件下进行的耕作方式,对土地的利用率很低,而且大量砍伐会导致生态环境破坏,不利于土地的长期使用。←左图为打制石器。→右图为磨制石器。1农具材质的改进耒耜铁锄铁镰刀铁制农具随着古代农业的发展,人民所使用的生产工具发生了什么变化?从简单的石制工具到使用加工过的石制、木制、骨制等工具,在商周时期还出现了少量的铜制生产工具,到春秋时期,出现了铁制农具。至此,农业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2农用动力的变革西汉中期,犁耕景象:“耦耕”人力

7、——畜力——自然力风力水车·明清牛耕的出现:战国牛耕的推广:3播种工具的发明耧车4耕作工具的革新曲辕犁与前代犁相比有哪些特点?结构更合理,使用更轻便,回转灵活,能够调节犁耕深浅,耕作平稳、深浅一致,非常适宜水田耕作。现代牛耕5灌溉工具的的发展桔槔——杠杆原理辘轳翻车·马钧翻车筒车(水力冲击)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推动了农业的进步和发展,中国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也逐渐形成。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古代重要水利工程;治理黄河;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坎儿井);水利农学知识的积累自告奋勇总结从春秋到明清水利设施的兴修情况

8、。远古春秋战国西汉徐光启大禹治水芍陂、都江堰、郑国渠漕渠、白渠、治理黄河、坎儿井《农政全书》介绍西方水利技术芍陂是淮河流域著名古陂塘灌溉工程,位于安徽省寿县南。春秋时期(公元前598年~公元前591年)由楚国的孙叔敖创建,迄今2500多年一直发挥不同程度的灌溉效益。郑国渠首位于陕西泾阳县的仲山西麓,其东有仲山,嵯峨地形特点是西北微高,东南略低。渠首充分利用这一地形,使干渠沿北山南麓居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