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密问题

亚当斯密问题

ID:39438248

大小:3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03

亚当斯密问题_第1页
亚当斯密问题_第2页
亚当斯密问题_第3页
亚当斯密问题_第4页
资源描述:

《亚当斯密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国富论与道德情操论中的一致性摘要自从《道德情操论》与《国富论》面世以来,关于两本书的思想体系是否具有连贯性与一致性的争论一直持续至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亚当斯密问题”。它不仅关乎着对亚当斯密整体思想体系的把握,也关乎着经济学与伦理学两个学科之间的联系与未来的发展。本文试图通过对“亚当斯密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找出两本著作之间的一致性,进而用亚当斯密的原话来解决“亚当斯密问题”关键字道德情操论国富论亚当斯密问题利己道德哲学一,亚当斯密生平介绍亚当斯密于1723年出生于苏格兰的卡柯尔迪,那里发达的工场手工业和外贸使得斯密从小就对苏格兰社会有了一个朦胧的认识。在斯密14岁的时候,他以出色

2、的成绩进入了格拉斯哥大学学习。在格拉斯哥大学中,著名的道德哲学教授哈奇森以渊博学识与高尚人格给斯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对斯密后来的思想以及学术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751年至1764年,亚当斯密被格拉斯哥大学选为逻辑学和道德哲学教授,这段时光被他喻为他“一生中最有用和最幸福”的时期。这个时期也是他学术思想体系形成和体现的重要时期,他的两本传世之作——《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均是在这段时期中完成的。在随后的日子里,斯密不断对两本著作进行修订,以补充新的内容和修改错误的内容。直到1790年斯密与世长辞之前,他一共修订了《国富论》四次,《道德情操论》六次。可见他对这两本书的重视,他的

3、学术思想精髓也都体现在这两本书之中。二,对《道德情操论》以及《国富论》的思想概述《道德情操论》是一部全面剖析人类情感的经典之作,尽管它是十八世纪的作品,但是直到今天它仍然具有极大的学术研究价值。亚当斯密写这本书时正值苏格兰启蒙运动轰轰烈烈的开展之时,当时由于工业革命的到来,社会进入转型期,出现了大量的社会问题,而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也对行为感到迷茫,这本书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创作出来的。该书体现了亚当斯密的伦理学思想,并且为《国富论》以及斯密的整个学术体系都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它以创造“公民的幸福生活”为主旨,围绕着行为的合宜性而展开讨论。著作开篇从是“同情”说起,认为“这种情感

4、同人性中所有其它的原始情感一样,绝不只是品行高尚的人才具备,虽然他们在这方面感受可能最敏锐。最大的恶棍,及其严重地违反社会法律的人,也不会完全丧失同情心。”这就是斯密研究道德的出发点。斯密认为,如果每个人都会自主的同情他人,使自己与他人的情感达到一致,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出合宜的行为,那么社会就自然会进入一个良性运行的轨道。由此可见,斯密所认可的衡量行为合宜性的标杆是我们身边的其他行动者,或者说是“公正的旁观者”,这一观点贯穿了亚当斯密的学术思想。从《道德情操论》一书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斯密所收到的一些古典和当代的思想流派的印象。例如斯密曾在书中多次运用斯多葛学派关于幸福的观点,也借鉴了哈

5、奇森,休谟等当代著名学者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理论体系。所以,可以认为《道德情操论》是亚当斯密理论体系的基础,而《国富论》里的行为准则则是建立《道德情操论》的伦理基础之上。如果说《道德情操论》是一本指导人们日常行为的伦理学著作的话,那么《国富论》则是一本指导人们经济行为的经济学著作。该书于1776年面世,时值工业革命促使欧洲发生从手工劳动向机械化生产的重大转变之时。虽然在此之前的重商主义理论和重农主义理论都曾促进过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新兴资产阶级已经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开始向现代资本主义转变,他们迫切需要从经济哲学、市场机制理论、自由贸易理论、国家职能理论等根基着手,为

6、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力构建一个全新而系统的理论体系。《国富论》就是面世于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之下。该书最重要的贡献就是系统的阐述了经济自由主义理论及政策,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被誉为第一部系统而伟大的经济学著作。斯密在书中提出的经济思想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个是著名的“看不见的手”。另一个则是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这两点成为了后来西方经济学的基础。通过这本书,斯密不但将政治经济学体系发展成为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且也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三,“亚当斯密问题”的起源与发展然而正是亚当斯密的这两本著作,却带来一个困扰了人们几个世纪之久的“亚当斯密问题”,即关于亚当斯密的人

7、性自利与利他以及经济学与伦理学之间的关系问题。人们认为在《道德情操论》中亚当斯密主张的人类本性是同情或利他主义精神,把伦理置于首位,而财富则仅仅是人们用来满足道德情感的一种手段。但是在《国富论》中,他却又认为人类的本性是利己主义,把经济因素放在第一位,从经济发展的必然性与合理性来阐述相应的伦理规范。这种利己与利他之间的矛盾就使得他自己的两本著作立足点相悖。另外尽管亚当斯密认为经济学和伦理学之间存在这高度的一致性,它们都是“道德哲学”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在亚当斯密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