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竖向设计精简学习讲义

场地竖向设计精简学习讲义

ID:39441382

大小:1.84 MB

页数:29页

时间:2019-07-03

场地竖向设计精简学习讲义_第1页
场地竖向设计精简学习讲义_第2页
场地竖向设计精简学习讲义_第3页
场地竖向设计精简学习讲义_第4页
场地竖向设计精简学习讲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场地竖向设计精简学习讲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场地竖向设计或称垂直设计、竖向布置是对基地的自然地形及建筑物(构筑物)进行垂直方向的高程(标高)设计,将场地地形进行竖直方向的调整,充分利用和合理改造自然地形,合理选择设计标高,使之满足建设项目的使用功能和经济、安全和景观等方面的要求,成为适宜建设的建筑场地。竖向设计竖向设计的依据一般来说,根据建设具体工程项目的使用功能要求,结合场地的自然地形特点、平面功能布局与施工技术条件,在研究建、构筑物及其他设施之间的高程关系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程填挖土方量,因地制宜合理地确定建筑、道路的竖向位置,合理地组织场地地面排水,并解决好场地内外

2、按规划控制要求的高程衔接,这些对场地地面及建、构筑物等的高程(标高)作出的设计与安排,通称为场地竖向设计。竖向布置的任务1.选择建筑地坪标高和广场等的标高及其连接关系。2.确定道路标高和坡度。3.拟定场地排水系统,保证地面排水通畅,不积水。4.确定场地平土标高,计算土石方填、挖工程量,力求填挖总量最小,并接近平衡5.合理布置竖向设计必要的工程设施(挡土墙、护坡等)和排水构筑物(排水沟、排洪沟、截洪沟等)。我国现行的相关规范与标准主要有:1、《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2、《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3、《防洪标准》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3、》5、《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竖向设计的基本知识场地设计地面形式设计地面与自然地面的连接一、场地设计地面形式场地设计地面形式是将自然地形改造成为满足使用功能的人工地形,依据不同的自然地形坡度,可分别设计成平坡式、台地式及混合式。1)当自然地形坡度小于8%时,可采用平坡式布置。2)当自然地形坡度大于8%时,可采用台地式布置。台地高度以为1.5~3.0m,台地之间应设挡土墙或护坡联系。3)采用混合式布置时,台地的划分应与场地的功能和使用性质相协调。1、平坡式2、台地式1.自然地面2.设计地面3.道路4.建筑物二、设计地面与自然地面的连接边坡边坡是

4、一段连续的斜坡面。为了保证土体和岩石的稳定,斜坡面必须具有稳定的坡度,称为边坡坡度,一般用高宽比表示。挡土墙挡土墙是主要承受土压力,防止土体塌滑的墙式构筑物,多用砖、毛石和混凝土建造。当设计地面和自然地形之间有一定高差时,或处在不良地质处,或者易受水流冲刷导致坍塌滑动的边坡,当采用一般铺砌护坡不能满足防护要求时,或者用地受限制地段,宜设置挡土墙。重力式挡土墙建筑物与边坡或挡土墙的距离要求高度大于2m的挡土墙和护坡的上缘与建筑间水平距离不应小于3m,其下缘与建筑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m。《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挡土墙和护

5、坡上、下缘距建筑2m,已可满足布设建筑物散水、排水沟及边缘种植槽的宽度要求。但上、下缘有所不同的是上缘与建筑物距离还应包括挡土墙顶厚度(高差大于1.5m时,应在挡土墙或坡比值大于0.5的护坡顶面加设安全防护设施),种植槽应可种植乔木,至少应有1.2m以上宽度,故应保证3m。下缘种植槽仅考虑花草、小灌木和爬藤植物种植。设计等高线法表示的四种排水方案场地排水排水方式常见的排水设施场地设计标高的确定道路的设计坡度场地的坡度一、排水方式基地内应有排除地面及路面雨水至城市排水系统的设施。场地各部分的标高关系的安排,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顺利排出场地内的

6、雨水。排水方式应根据城市规划要求确定。场地雨水排除的基本方式有三种:自然排水方式明沟排水方式暗管排水方式自然排水方式适用于:①降雨量较小的气候条件;②渗水性强的土壤地区;③雨水难以排入管沟的局部小面积地段。明沟排水方式适用于:①设计整平面有适于明沟排水的地面坡度;②场地边缘地段,或多尘易堵、雨水夹带大量泥沙和石子的场地;③采用重点平土方式的场地或地段;④埋设下水管道不经济的岩石地段;⑤没有设置雨、污水管道系统的郊区或待开发区域。暗管排水方式适用于:①场地面积较大、地形平坦,不适于采用明沟排水者;②采用雨水管道系统与城市管道系统相适应者;③

7、建筑物和构筑物比较集中、交通线路复杂或地下工程管线密集的场地;④大部分建筑屋面采用内排水的;⑤场地地下水位较高的;⑥场地环境美化或建设项目对环境洁净要求较高的。混合排水方式即:暗管与明沟相结合的排水方式。可根据场地的具体情况,分别不同区域灵活采用不同的排水方式,并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迅速排除场地雨水。二、常见的排水设施雨水口在采用暗管式雨水排除方式时,其雨水口的布置,应位于集水方便、与雨水管道有良好连接条件的地段。雨水口通常布置在道路、停车场、广场、和绿地的积水处。一般情况下,雨水口的布置都应避免设在建筑物的出入口处、分水点以及其他地下管

8、道的上面。一个雨水口可负担的汇水面积,应根据重现期、降雨强度、土壤性质、铺砌情况和采用的雨水口形式等因素决定,一般采用3000~5000平米。雨水口的间距一般按其能负担的汇水面积,以及道路坡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