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中国历史的分期与中国文学的分期

现代文学-中国历史的分期与中国文学的分期

ID:39442975

大小:44.98 KB

页数:39页

时间:2019-07-03

现代文学-中国历史的分期与中国文学的分期_第1页
现代文学-中国历史的分期与中国文学的分期_第2页
现代文学-中国历史的分期与中国文学的分期_第3页
现代文学-中国历史的分期与中国文学的分期_第4页
现代文学-中国历史的分期与中国文学的分期_第5页
资源描述:

《现代文学-中国历史的分期与中国文学的分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中国历史的分期与中国文学的分期(一)中国的历史分期古代:1840年鸦片战争前,分远古、中古、近古近代:1840年—1919年现代:1919年-1949年当代:1949年后(二)中国文学分期的几个概念中国文学:包含古代、近代、现代、当代文学。结论:文学的发展与历史的发展同步、近现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晚清以来中国文学、近百年来中国文学、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二、中国现代文学释义(一)中国:民族性、传统性。(二)现代:现代性。时间上的概念,不可逆性;文学中精神和思想的现代性(如对人的本质,人和自然、人和历史的关系等

2、的探寻);语言上使用白话文;文体形式具有多样性和开放性;文学价值上的原创性。(三)文学:艺术、审美属性,具有艺术的规定性,属于人类的精神的艺术性创造。关于现代文学性质的两种观点:其一: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心理和现代审美意识的文学。(文学的艺术性质)其二:无产阶级影响和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文学。(文学的时代和社会性质)三、中国现代文学的整体观(一)历史分期及内容思想:第一个十年(1917-1927):民主意识、科学精神第二个十年(1927-1937):阶级、解放意

3、识,左翼革命文学的社会主义意识,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人文主义文学意识并存。第三个十年(1937-1949):民族解放意识和人民解放意识,(二)创作方法: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现实主义为主潮。(三)代表作家: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四、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研究的对象2作家作品的历史,文学和文化思想的历史,中国社会接受和运用现代文学的历史。引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开始(原因)1、‚人‛的发现2、西方观念的影响(易卜生的个人主义卢梭的忏悔思想佛洛依德的心理分析尼采对传统思

4、想的反叛)3、社会变革的促进1)文学活动和报刊创办有了法律保障,2)现代出版业逐步兴盛。3)知识分子传统地位和角色的转换4)文学接受机制的变化。4、文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二、文学革命的准备:文学观念的变革1、晚清‚诗界革命‛梁启超是首倡的人物,‚旧瓶装新酒‛黄遵宪是主将2、文界革命——成就最大梁启超:‚新文体‛。3、小说界革命——声誉最著小说救国论4、戏剧观念的更新陈独秀5白话文运动最早提出‚言文合一‛的是黄遵宪,6、新的文学观念的产生:黄人:建构进化的中国文学史观王国维:‚文学本体论三、文体叙述的创新:观念

5、变革的体现1、政论散文以梁启超成就最高,‚新文体‛2、革命派散文章太炎3、翻译小说林纾的《巴黎茶花女遗事》、《黑奴吁天录》、《迦因小传》等。周作人兄弟的《域外小说集》等。4、政治、问题小说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等。5、谴责小说刘鹗的《老残游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曾朴的《孽海花》、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6、鸳鸯蝴蝶派小说《礼拜六》徐枕亚的《玉梨魂》,张恨水的《啼笑因缘》,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李涵秋的《广陵潮》等。五四文学革命一、文学革命1、新文化运动《新青年》:1915年9月陈独秀

6、的《敬告青年》:‚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伪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六点希望。这是新文化振聋发聩的宣言书。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端。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八事‛(教材p26),可以说,这是五四文学革命的一个‚发难‛的信号,也是文学革命的第一篇宣言。1918年1月,又发表了《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作为文学革命的宗旨。1917年2月,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倡文学‚三大主义

7、‛作为文学革命的目标和方向。李大钊《什么是新文学》瞿秋白《俄罗斯短篇小说序言》周树人(鲁迅)的文章:《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破恶生论》。周作人《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2、文学革命的内容(1)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2)批判封建文学观念,提倡新文学观念(3)注重吸收外国文学的影响。(4)提倡以现实主义(写实主义)为主要方法。3、文学革命的实绩(1)白话取代文言(2)新文学观念的建构。(3)理论建设:提出了新文学创作的新观念。(4)出现了一批创作成果。鲁迅1918年5月发表《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

8、文学的开端。二、文学论争1、与复古派的论争:文白之争、新旧文学之争。林纾2、与学衡派的论争吴宓、梅光迪、胡先骕3、与甲寅派的论争章士钊4、问题与主义之争胡适《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三、文学社团流派1、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4日成立于北京,1932年解体。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成立的第一个纯文学社团,也是《新青年》后第一个主张文学革命的团体。发起人:周作人、郑振铎、叶绍钧、茅盾等12人,会员有200余人。宗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