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教育思想浅析

魏源教育思想浅析

ID:39445259

大小:41.5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7-03

魏源教育思想浅析_第1页
魏源教育思想浅析_第2页
魏源教育思想浅析_第3页
魏源教育思想浅析_第4页
魏源教育思想浅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魏源教育思想浅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魏源教育思想浅析刘翔050120073【内容摘要】:封建社会的种种危机和西方列强的入侵,促使魏源思索救亡图存之道。魏源不仅对传统教育体制提出置疑,而且提出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尽管这些教育理念在当时并没有实现,但其教育思想的一些新观念、新内容,在我国近代教育发展史上占有着特殊的位置,对当代教育工作亦有一定的启迪价值。【关键词】:魏源;教育;思想以五经为宗、八股为试,以书艺工敏、辞章应对为高下的科举考试及其人才模式,构成了我国封建教育制度和教育体系的核心内容。生活在我国封建社会腐朽没落、西方列强相继崛起扩张时期的思想家魏源,为实现警唤国人“睁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

2、制夷”的目的,提出应从观念上改变我国人才培养模式,更新教育内容,改变教育制度的主张。尽管这一理想在当时并没有实现,但其教育思想的一些新观念、新内容,在我国近代教育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位置,对当代教育工作亦有一定的启迪价值。一、魏源教育思想的文化渊源湖湘文化源远流长,上接以屈原为代表的楚文化,中经宋代湖湘学派创始人胡安国、胡宏父子奠基,又由胡宏高足张栻广为传播,继由明末清初大思想家王夫之承接发展,经过一代代湖湘士人的吐故纳新,逐渐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学术传统和基本特征。而魏源自小居家便受曾经肄业于岳麓书院的二叔魏辅邦的熏陶,1813年魏源又负笈岳麓书院,师从山长袁名曜习湖湘文化。

3、可以说,魏源教育思想的形成是以深厚的湖湘文化内涵为文化底蕴的。首先,湖湘文化一个最鲜明的特征就是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魏源教育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魏源正是以这种执着的爱国热情冲破顽固派的阻挠,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师夷呼声。赤诚的爱国主义使魏源对中华民族的前途充满了信心,他认为“中国智慧,无所不有”魏源.海国图志[M].长沙.岳麓书社,1998.29.,只要中国厉精淬志,奋起直追,必定会“风气日开,智慧日出,方见东海之民,犹西海之民。”杨毓麟.新湖南.湖南历史资料,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59.31.第二,湖湘文化自湖湘学派创立起还有一突出特征——提倡重践履务实学的经

4、世致用学风,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空谈心性,空谈玄理。从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胡宏的“学也,行也,行之行之而又行之”再到张栻的“知行并发”“贵实用而耻空言”,湖湘学子历来留心经济之学。尔后的王夫之更是把经世之学推上一个新的高度。他从思想文化层面对明亡原因进行了深刻反思,提出了通经致用的主张,要求把研习经史和通晓时务结合起来。到了近代,这种经世学风继续被湖湘弟子传承。魏源在京求学期间除了师从刘逢禄习公羊外,也结交了大批师友,其中就有陶贺等人。魏源后来又长期担任陶澍与贺长龄的幕僚,深受二人经世思想影响。如果说魏源教育思想在求学岳麓时已萌发,那么其正式形成的

5、标志则是在江苏为贺长龄编辑《皇朝经世文编》这一经世著作,并在参与陶贺二人的经世改革中予以实践而完善。由此可见,湖湘文化经世致用传统是魏源经世教育思想形成的基石。此外,湖湘文化中求新求异与时俱进的变革思想也非常突出。湖湘文化是在不同民族文化、不同地域文化、不同学派之间相互交融形成的,自形成伊始就广纳百家、博采众长,因而具有一种敢为天下先的创新变革精神。历代湖湘士人都有一种“无所依傍,浩然独往”的创新精神。魏源高举王船山主变旗帜,冲破顽固派叫喊的“天地之理不可变”“祖宗之法不可变”的束缚,提出师夷变革主张,指出发展变化是事物的本质属性,“气化无一息不变者也,其不变者道而已,势

6、则日变而不可复者也。”魏源.魏源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6.48.应该说,湖湘文化的变革精神是魏源教育改革思想的力量之源。二、魏源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魏源生活的年代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激烈,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在深厚的湖湘文化的熏陶下,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成为近代启蒙思想家的先驱者。概括起来,魏源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批判封建教育制度,主张改革传统教育魏源对科举制度基本上持“扬弃”的态度,从取士制度的历史发展来看,“乡举里选变而门望,门望变而考试”,“虽圣王复做,必不舍科举而复选举”。因为“三代用人,世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

7、,与封建并起于上古,皆不公之大者。虽古人教育有道其公卿子多通六艺,岂能世世皆贤于草野之人”?“九品中正之弊,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自唐以后,乃仿佛立贤无方之谊,至宋、明而始尽变其辄焉,虽所以教之未尽其道,而其用人之制,则三代私而后世公也”。科举以命题考试为准,入选者无分氏族寒门,具有公平的竞争起点,这是科举制度比氏族选举进步之所在。但是,魏源对科举考试的内容和方法是不满意的,认为“后世之养人用人也不然,其造之试之也,专以无益之画饼,无用之雕虫,不识兵农礼乐工虞士师为何事;及一旦用之也,则又伊人而遍责以六宫之职,或一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