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目标的确立与表述

数学教学目标的确立与表述

ID:39445729

大小:281.32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9-07-03

数学教学目标的确立与表述_第1页
数学教学目标的确立与表述_第2页
数学教学目标的确立与表述_第3页
数学教学目标的确立与表述_第4页
数学教学目标的确立与表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学教学目标的确立与表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述一、目标系列学科课程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二、学科课程教学目标的基本功能1、为教学过程提供方向(表达预期的学习成果)。2、向他人传达教学意图。3、提供评价学生学习的基础。数学与解决问题(中国1—3年级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数学与解决问题(美国1—4年级学生)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应侧重于问题的解决,以便学生能够:·采用解决问题的方法来思考并理解数学内容;·将日常

2、的数学情境用数学模型表达出来;·发展并运用策略解决问题;·联系原问题对结果进行证明和解释;·在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上获得自信。三、课时教学目标的作用及其表述(一)课时教学目标的作用1、保证总体的课程目标的完成;2、有效指导教学过程;3、对学生的导向与激励;4、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二)陈述教学目标的方法1、不要从教师行为来表述教学目标。2、不要用学习过程来表述教学目标。3、不要同时表述两个目标。4、对于用于评价和检查教学效果的具体目标来说,行为化的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规范的目标陈述一般应包括两个

3、步骤:(1)陈述一般的教学目标;(2)陈述具体的学习成果。(1)陈述一般的教学目标·了解……基本术语·理解……概念/意义/公式·(在新的情境中)应用……知识(原理)·表现出科学的态度·表现出批判的思维能力(2)陈述具体的学习成果人们往往不能直接观察到它们涉及的那些思维过程中的构成要素,人们看不到“理解”或“记忆”,也观察不到“批判性的思维”或“正确的欣赏”。不同的人对于同样的表述目标会有不同的理解,这不利于教学管理、评价及交流。·在每一个一般教学目标(如理解)之下列出具体学习成果的一个代表样本,描述期望学生做出的最终表

4、现。·用一个行为动词作为每项具体学习成果的开头,这些动词要能描述可观察的表现(如,人们怎么知道学生“理解”了呢?他们能够进行“识别、描述”等,就可以观察到他们“理解”了)。·确保每项具体学习成果与其所描述的一般教学目标是相关联的。·包括足够具体的学习成果,以充分描述达到目标时学生的表现。11—20各数的认识: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11—20各数。1.1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1.2能用小棒摆出11—20各数。1.3能说出11—20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1.4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2、表现合作交

5、流的意识。2.1愿意告诉同伴自己的想法。2.2能人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做出评价。陈述教学目标的步骤小结:1、陈述一般教学目标。(1)将每一个一般教学目标表述为期望的学习成果(学生学习后的表现);(2)每个一般目标以动词开头(如知道、应用、解释),避免使用“培养…能力”这样的表述;(3)每个一般目标中只包括一个一般学习成果(不要用“知道并理解”);(4)在适当的概括水平上陈述一般目标(它应当包括一个易于反应的范围);(5)一般目标不涉及具体学习内容,以便用于不同的学习单元;2、陈述具体学习成果。(1)在每个一般教学目标之下

6、列出具体学习成果的一个代表样本,描述期望学生做出的最终表现;(2)用一个行为动词作为每项具体学习成果的开头,这些动词要能描述可观察的表现(如识别、描述);确保每项具体学习成果与其所描述的一般目标相关联;(3)包括足够具体的学习成果,以充分描述达到目标时学生的表现;(4)具体的学习成果中也不要涉及特定的学习内容,以便用于不同的学习单元;(5)对于那些难以定义的复杂成果(如批判思维、科学态度、创造性),应从参考资料中提取这些成果的具体成分;《课堂上的倾听与回应》教室里,我们看到的现象(一):缺少人情味的硬梆梆、干巴巴、冰

7、凉凉;沉闷的、歪身斜体地无所事事;吵吵闹闹地忙不开交;白热化的发言竞争……没有思维涌动的课堂;没有师生、生生之间平等、尊重、友好、协商、宽容的课堂;没有相对稳定的、公共认同并自觉遵守和维护的“活动、交往、合作、反思性学习活动”的基本规范的课堂,概而言之:没有良好的课堂学习文化的课堂。教室里,我们看到的现象(二):以激励为形式的课堂管理,如开展游戏活动、发小红花、在脑门儿上贴卡通小动物、可以比别人提前几分钟下课、“你真棒!”、“长大后你一定是个科学家!”等等。二、我们的思考课堂学习活动,不同于学生个体闭门独户的自学

8、,它需要建立一种良好的交往关系,一种以“倾听”与“回应”为中心的交往关系,并通过对这种交往关系持续不断地培育,来实现课堂中的“思维涌动”、实现良好课堂学习文化的建立。我们认为:课堂学习文化的改造,应当是“浸润式的”,应当是“静悄悄的”,应当是“慢而长的”。三、课堂上的倾听与回应倾听---不单指整齐化一地听讲,更重要的指教师的倾听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