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说课稿—获奖作品

《核舟记》说课稿—获奖作品

ID:39457079

大小:25.0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03

《核舟记》说课稿—获奖作品_第1页
《核舟记》说课稿—获奖作品_第2页
《核舟记》说课稿—获奖作品_第3页
资源描述:

《《核舟记》说课稿—获奖作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核舟记》说课稿—获奖作品  尊敬的各位评委:  下午好!  我将从教材、教学重难点和学情、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作业的布置、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对《核舟记》的设计进行说明。  第一、说教材  《核舟记》全文仅400多字,却细致描述了整个核舟的全部景物,是八上的一篇说明性很强的文言文。层次清晰、条理清楚。  我认为理解《核舟记》要抓住四个“一”:  抓一个词:奇巧。以“奇巧”为线,一线串珠,无论是核舟的构思还是雕刻技艺都体现出“奇巧”一词。  抓一句话: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这句话具有总括性,在全文具有纲举目张的作用;  抓一个例子:以雕刻奇巧的核舟为例

2、,说明王叔远的雕刻技艺高超;  抓一处照应:首尾照应。开头的“能以径寸之木……各具情态”与结尾“而计其长曾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相呼应,突出材料之狭小,雕刻者技艺之奇巧。  第二、说教学重难点和学情  文言文教学要“两手抓”:既抓言,又抓文。言,即文言词汇、句式,文言语感;文,即文章的结构和艺术形式。  初二学生已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可借助课下注释初步了解文意。因此,我摒弃字词串讲,以诵读为切入点,“在反复诵读中培养文言语感及积累常用文言词,领悟文章内容”是教学重点。  学生已学过两个单元的说明文,对说明

3、文这种文体有了初步了解,因此,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抓住特点进行说明,以及理清课文“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是教学难点。  第三、说教学设计  常规的《核舟记》教学模式是:介绍作家作品—-—逐词逐句串讲——作内容分析。老师把翻译放在第一位,讲究“字字落实,句句过关”,整堂课没有学生的自行领悟和思考的时间,学生成了被动接受字、词、句的工具,出现了“媳妇懒,婆婆勤”的现象。教学的流程机械、刻板,言与文分离,缺少美感。  我认为,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文言文教学要回归语言、回归文学,我设计的创新之处在于“三个讲究”:  1、讲究导入的趣味性。学生美术作品

4、《大苏泛赤壁》的展示和提问,激发了学生浓厚的探知文本的欲望。  2、讲究板书的新颖性。我的板书将文本内容和文学知识融合在一起,很好地体现了文言文教学是文学教学的观念,强调“言、文融合”。  3、讲究合作学习的高效性。英国作家萧伯纳说过“两个人在一起交换苹果与两个人在一起交换思想完全不一样。两个人交换苹果,每个人手上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但是两个人交换了思想,每个人就同时有了两个人的思想。”我充分发挥我校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释疑。  第四、说教学过程:  营造情境,激趣导入  1.实物投影学生美术作品《大苏泛赤壁

5、》。  生在欣赏之余,师顺势问:请你数一数画上有几个人、哪些物、多少字?如果将这幅作品上的全部内容刻到一只桃核上,你觉得可以完成吗?  读中思,思后读,朗读中促成理解  1、初读、正音。  2、小组合作:组内成员互读,读懂文意。不懂处组内交流,组内解决不了的全班在教师引导下交流。  3、理解文意后再读,读准节奏、重音。  4、撷取片段,读出疑问。  师引导学生回顾说明文的相关知识。  研读第2--5段  1、小组合作: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它的特点是。  2、对比阅读。读图:学生画作《大苏泛赤壁》有没有体现“各具情态”?  读文:《核舟记》中各个人物

6、“各具情态”体现在哪些地方?  思考:小小一核舟,却雕刻了如此多的物、人,并且人物还各具情态,说明了什么?用课文原句回答。  3、全班诵读2—5段,5名学生边听读,边表演,大家点评。  研读第1、第6段  1、能概括全文,总括王叔远技艺高超的词是什么?王叔远雕刻之奇巧体现在何处?哪些文字可以看出王叔远雕刻时“因势象形”?  2、研读末段,作者为什么要统计“核舟”上的物品、文字的数目?  5、再读课文,读出惊奇、赞叹之情。  对照板书,总结全文。  第五、说作业的布置  1、熟读全文,背诵2—4段;  2、比较《核舟记》和《口技》在结构组织和内容表

7、达上的相同点。  第六、说板书  板书:总说:奇巧  ↓  体积小  明对象抓特点人、物多理结构分  《核舟记》————→核舟————→神态活————→说  意境出  ↓  总说:灵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