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概况》PPT课件

《地球概况》PPT课件

ID:39457753

大小:609.10 KB

页数:39页

时间:2019-07-03

《地球概况》PPT课件_第1页
《地球概况》PPT课件_第2页
《地球概况》PPT课件_第3页
《地球概况》PPT课件_第4页
《地球概况》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球概况》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第一章地球概况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太阳水星金星地球木星火星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一地球的形状从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上看到的地球形状是一个球状体。二地球的大小。1975年第16届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建议采用的地球形状的主要参数有:赤道半径(a)6378.140km两极半径(c)6356.755km平均半径R二(a2c)1/36371.004km长短半径差(a—c)21.385km扁率(a—c)/a1/298.253表面积4丌R2510064472km2体积4/3丌R210832X108km3▲北极比旋转椭球体凸出约10m,南极

2、凹进约30m,▲中纬度在北半球稍凹进,而在南半球稍凸出(不到10m)根据人造卫星轨道参数分析测算所得出的地球真实形状,据此可以推论:第一,地球极近似于旋转椭球体,这是地球自转所致,表明它具有弹塑性;第二,地球不是严格的旋转椭球体,表明其内部物质分布不均匀。第二节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一、大气圈大气圈是由包围着固体地球的大气层构成的。水中、土壤中及一些岩石中也含有少量空气,但其深度一般不超过4km。大气圈没有明显的上界,在赤道上空40000km以上仍有大气存在的踪迹。▲大气圈的总质量约为5.136x1015t,占地球总质

3、量的千万分之九。大气圈质量的97%聚集在从地表到29km高度范围内,其中的3/4又集中到地面以上lOkm范围内。因此,越接近地面大气的密度越大。▲大气圈的物质成分以氮和氧为主,其中氮占大气圈总质量的75.5%,氧占23.1%;其次有氩占1.28%,二氧化碳占0.05%。▲根据大气温度、密度等物理特征,一般把大气圈自下而上分为5层。▲扩散层▲电离层▲中层▲平流层▲对流层中层对流层平流层对流层的特点▲对流层:位于大气圈底部,在赤道地区厚约16一18km,两极地区厚约7一10km,▲冬季较薄,夏季较厚。▲本层大气的温度主要来自地面的红外辐射,即由太阳光照射地面

4、再辐射出来的热。贴近地面的大气受热后体积膨胀,密度减小,产生上升运动;上层大气则因冷却而密度增大,产生下降运动,于是形成了热空气与冷空气的对流运动。地面水体受热汽化产生的水蒸气自然也参与大气的对流运动。所以,风、云、雨、雪、雹、雷、电等变化多端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中。对流层大气的流动,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地质营力,同时又是推动水圈循环的重要因素。二、水圈▲地球表面¾以上的面积被海洋、冰层、湖泊、沼泽、河流中的水体覆盖。▲地面以下的土壤和岩石缝隙中也充填有大量的地下水,它们共同构成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称为水圈。▲水圈中的水,主要在太阳热能和重力的作用

5、下不停地运动着。陆地上的地表水、地下水和冰层总的说都可自高处向低处运动,其中绝大部分流入海洋。地表水和海洋水通过蒸发(或植物的蒸腾),一部分水成为水蒸气而进入大气圈,由大气环流带到各处,以雨、雪等形式返回地面。这样就构成了水圈的循环,并同时对岩石圈、大气圈与生物圈产生影响。表1---1各种水体的储量表水体类型水体水量(1012m3)百分数(%)I海洋水133800096.538Ⅱ大气水12.90.001Ⅲ陆地水47971.73.4611.冰层24064.11.7362.永冻土底冰3000.0223.地下水234001.6884,湖沼水187.90.013

6、55.土壤水16.50.00126.江河水2.10.00027.生物水1.10.0001总计1385984.6100.0(据联合国水文会议文件,1977)三、生物圈▲生物生存的范围可从海平面以上10km高空到岩石圈表面以下数公里深处的岩石中(几乎包括了整个水圈)。生物圈中生物及有机体总质量约11.48X1012t。▲地球上生命物质的出现约在3500Ma以前。在南非距今3200Ma的层状岩石中发现了原核生物化石。一些学者认为,在地球发展的早期阶段,大气中的C02甚多,而O2比现在少得多。由于植物的大发展,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了大部分C02使C在地层中富集,释

7、放出大量的O2,才使大气的成分达到现代的状况。第三节、固体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固体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包括:●密度●压力●重力●磁性●弹性和塑性●温度一、地球的质量和密度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地球的质量为5.9472X1024kg(据IUGG,1975),地球的平均密度为5.516g/cm3。但在地表出露的岩石中,测得砂岩、页岩和石灰岩等沉积岩的平均密度为2.6g/cm3,花岗岩的密度为2.67g/cm3,玄武岩的密度为2.85g/cm3,都远小于地球的平均密度。因而推论,地球内部大部分物质的密度,应大于地球的平均密度。1目前世界上最深的钻井仅达12km

8、多,地球内部更深处的密度无法直接测量。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不同深度的传播速度并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