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表达与调控1

基因表达与调控1

ID:39459715

大小:931.01 KB

页数:50页

时间:2019-07-03

基因表达与调控1_第1页
基因表达与调控1_第2页
基因表达与调控1_第3页
基因表达与调控1_第4页
基因表达与调控1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因表达与调控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基因表达与调控东北农业大学1遗传学第八章基因经过转录、翻译,产生具有特异生物学功能的蛋白质分子的过程。对某些基因而言,基因的表达只有转录的过程。*基因表达(geneexpresion)基因表达是受调控的一、基因表达的概念﹡基因表达调控(geneexpressionregulationandcontrol)指通过生物体内的调控系统来调节和控制体内蛋白质的含量与活性,使之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空间、并以一定的强度出现,以适应机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需要。基因表达的多级调控基因激活重排甲基化程度转录起始转录后加工mRNA降解蛋白质翻译翻译后加工修饰蛋白质降解等转录起始DNA水平转录水平翻译水

2、平一、原核生物的基因调控:㈠、转录水平的调控:负调控:细胞中阻遏物阻止基因转录过程的调控机制。阻遏物与DNA分子结合阻碍RNA聚合酶转录使基因处于关闭状态;正调控:细胞中激活子激活基因转录过程的调控机制。诱导物通常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一种激活子复合物与基因启动子DNA序列结合激活基因起始转录使基因处于表达的状态。正调控与负调控并非互相排斥的两种机制,而是生物体适应环境的需要,有的系统既有正调控又有负调控;原核生物以负调控为主,真核生物以正调控为主;降解代谢途径中既有正调控又有负调控;合成代谢途径中一般以负调控来控制产物自身的合成。顺式与反式调控:假设某一基因的表达受一种调控

3、蛋白质(regulatorprotein)控制,只有在调控蛋白质与该基因的启动子位点结合时,这个基因才能表达。如果这个基因的启动子位点发生突变,调控蛋白不能识别这个位点,也就不能转录形成RNA,基因就不能表达(图8-3)。1.顺式调控:如基因的启动子发生突变,使得调控蛋白不能识别启动子结构,该基因就不能表达;只影响基因本身的表达,而不影响其它等位基因的调控突变。2.反式调控:调控蛋白发生突变,不能与某基因的启动子结合,还会影响到与该调控蛋白结合有关的所有等位基因位点表达。㈡、乳糖操纵元(操纵子):1.乳糖操纵元模型:1961年,雅各布(JacobF.)和莫诺(MonodJ.)的操纵

4、元模型:操纵元:细菌的主要基因调控单位,也就是转录单位。如:大肠杆菌乳糖代谢的调控需要三种酶参加:①.-半乳糖酶:将乳糖分解成半乳糖和葡萄糖;②.渗透酶:增加糖的渗透,易于摄取乳糖和半乳糖;③.转乙酰酶:-半乳糖转变成乙酰半乳糖。大量乳糖时:大肠杆菌三种酶的数量急剧增加,几分钟即可达到千倍以上,这三种酶能够成比例地增加;乳糖消耗完:这三种酶的合成也即同时停止。操纵元(子):由操纵基因以及紧接着的若干结构基因所组成的功能单位,其中的结构基因的转录为操纵基因所控制。A、乳糖操纵元组成部分I:编码阻遏蛋白的基因P:启动子O:操纵子L:前导序列Z、Y、A代表三种酶的结构基因 z是β—

5、半乳糖苷酶基因 y是渗透酶基因 a是转乙酰酶基因o是开关位点,为操纵基因,起控制结构基因的转录和翻译的作用。乳糖操纵元的负调控:①.乳糖操纵元组成部分;②.野生型基因型(I+O+Z+Y+A+),无乳糖时,基因不表达;③.野生型基因型(I+O+Z+Y+A+),有乳糖时,基因表达;④.抑制基因突变(I-O+Z+Y+A+),无乳糖时,基因组成型表达;⑤.操纵基因突变型(I+OcZ+Y+A+),无乳糖时,基因组成型表达。阻遏蛋白乳糖RNA聚合酶cAmP又与代谢激活蛋白(cataboliteactivatingprotein,CAP)结合形成cAmP-CAP复合物,作为lac操纵子正

6、调控因子。当cAmP-CAP复合物二聚体插入到lac特异启动子序列时使DNA构型发生变化,而RNA聚酶与该新构型的DNA结合紧密,转录效率高。葡萄糖抑制操纵子的原理:葡萄糖腺苷酸环化酶活性降低ATP无法转变成cAmP不能形成CAP-cAmP复合蛋白RNA酶无法结合在DNA上基因不表达。㈢、色氨酸操纵元:1.色氨酸操纵元模型:由雅各布(JacobF.)和莫诺(MonodJ.)提出,具有合成代谢途径典型的操纵元模型。操纵元:包括色氨酸合成有关的5种酶的结构基因;大量色氨酸时:大肠杆菌5种酶的转录同时受到抑制;色氨酸不足时:这5种酶的基因开始转转录;色氨酸:作为辅阻遏物而不是

7、诱导物参与调控结构基因的转录。∴trp操纵元是一个典型的可阻遏操纵元模型(repressibleoperon)。TrpTrp高时Trp低时mRNAOPtrpR调节区结构基因RNA聚合酶RNA聚合酶色氨酸操纵子转录调节机制色氨酸操纵子浙江大学15遗传学第十一章2.色氨酸操纵元的负调控:⑴.阻遏调控:trpR基因编码无辅基阻遏物与色氨酸结合形成有活性的色氨酸阻遏物与操纵子结合阻止转录;色氨酸不足:阻遏物三维空间结构发生变化,不能与操纵子结合,操纵元开始转录;色氨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