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顶板“推垮型冒顶”浅析

复合顶板“推垮型冒顶”浅析

ID:39466737

大小:307.81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9-07-04

复合顶板“推垮型冒顶”浅析_第1页
复合顶板“推垮型冒顶”浅析_第2页
复合顶板“推垮型冒顶”浅析_第3页
复合顶板“推垮型冒顶”浅析_第4页
复合顶板“推垮型冒顶”浅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复合顶板“推垮型冒顶”浅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复合顶板推垮型冒顶浅析教案(十二)复合顶板“推垮型”冒顶浅析所谓复合顶,系指具有“软、弱、薄”三大特点的顶板。所谓软——系指岩性上,上硬下软,差异很大;所谓弱——系指结构上,软硬岩层之间存在弱面,构成了复合关系;所谓薄——系指下位软岩的总厚度较薄,冒落后不能充满采空区接上硬岩层。由于上述特点决定了在初次放顶期间,软硬岩层不能同步下沉,极易离层、极难管理、极易发生“推垮型”冒顶;因此复合顶板,是采面顶板管理的难点。以下就复合顶板“推垮型”冒顶的相关问题谈几点浅见:■推垮规律■推垮机理■推垮特点■推垮危害

2、■防范措施本教案重点论述:◆复合顶板“推垮型”冒顶是怎样形成的﹖◆应如何避免﹖一、推垮规律由于上述特点,决定了在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期间■初次来压结束之后■周期来压结束之后的三个生产时段,尤其是在初次放顶期间,软硬岩层不能同步下沉,极易离层、极难管理、极易发生“推垮型”冒顶,这就是复合顶板“推垮型”冒顶的规律。因此说,初次放顶期间是“推垮型”冒顶的“多发期”,要严加防范。二、推垮机理1.部分局、矿,复合顶,初次放顶期间发生较大“推垮型冒顶”事故,部分案例:1972年某矿,采面摩、铰支护,初放推垮55

3、m,死5人。1981年某矿,采面长23m,摩、铰支护,初放推垮18m,埋13人死7人。1981年某矿,采面摩、铰支护,初放推垮11m,埋12人死11人。1981年某矿,采面摩、铰支护,初放推垮37m,埋14人死13人。由此可见,各事故单位有以下的不同情况:(1)顶板岩性——复合顶、“再生复合顶”、伪顶、金属网顶等。(2)支护形式——摩铰、单铰都有;特殊支架也各不相同。(3)采面要素——长的短的、高的矮的、倾角大的小的都有。(4)推进度——装面的、撕帮的、推4m、5m、7m、8m的都有。(5)事故工序—

4、—采煤、回柱、放炮、割煤等。如何正确理解、分析和解决上述问题,无疑是生产矿井的重大课题。虽然各事故单位情况不同,我们应达成两点共识:①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而采面的初次放顶,是重大顶板事故的“多发期”,各级领导务必高度重视,切实抓好。②上述案例,虽然各自的地质条件、技术装备、采面要素、工序、事故造成的后果等各不相同,但却有其“共性的、内在的、真实的”原因,即:顶板有大面积离层,支柱初撑力低、稳定性差、支架质量低劣。2、推垮的原因与机理复合顶板推垮型冒顶事故的形成,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现从表1中淮南谢

5、二矿两起典型的同类推垮型冒顶案例的对比分析,看复合顶板推垮型冒顶事故形成的原因与机理:(见表1)。序号项目3.9事故2.16事故1事故时间1974年3月9日1976年2月16日2采面概况斜长(m)11064倾角(度)2323采高(m)1.52.0顶板岩性荆笆假顶与再生老顶荆笆假顶与再生老顶3上下分层压茬时间(月)15104切眼内错距离(m)35(外是薄煤带)55是否反采未反采半峒同类推垮型冒顶事故比较表表1—1同类推垮型冒顶事故比较表表1-2序号项目3.9事故2.16事故6基本支架一梁四柱木顺山棚一梁

6、四柱木顺山棚7特殊支架上下口各一木垛、其余一梁二柱走向挑棚中~中10m一木垛、其余一梁三柱走向挑棚8初次放顶最大悬顶距5.6(违章超峒20m)6.4(违章超峒32m)空顶距3.63.2放顶距2.00.8+2.4=3.2分两次回9事故点离层面积m2548010推垮面积m26810211事故工序放顶沟放顶沟12伤亡情况死亡4人埋8人死亡5人万在分析“3.9”事故时,多数人认为特殊支架少,是发生“3.9”事故的主要原因,若能多装几个木垛,事故可能就会避免了。对3111b-2面初次放顶时,就片面接受了这一教训

7、,把特殊支架增加到史无前例的程度(见表1),结果却发生了史无前例的推垮,教训极其沉痛。笔者是“2.16”事故的幸存者,在现场连续指挥初次放顶和参与事故抢救长达20小时,目睹了一切。惨痛的教训使我深刻认识到,此类推垮绝不是单纯的支护强度问题,也不是所谓的几条技术管理问题,它有其本质的内在原因。在分析“2.16”事故时,绝大多数人认为技术管理不善、违章作业,是发生“2.16”事故的根本原因,如:☆切眼未跟芭☆内错距离近☆压茬时间短☆悬顶距离大☆不应当反采这些原因似乎很有道理,但与“3.9”事故一比较就不难

8、看出其片面性。“2.16”事故所谓的技术管理问题,在“3.9”事故中一条也不存在,如:切眼跟芭、内错距离大、压茬时间长、也未反采等。更值得深思的是,为什么“3.9”事故未在违章超峒、悬顶距离大的地段推垮,而偏偏发生在悬顶距离小的按章作业的区域﹖通过事故调查确认,两次典型的推垮型冒顶有其共同特点:※事故点垮前都有大面积离层※“事故钩”都位于离层区下方※离层区全部垮完离层为什么会导致推垮呢﹖因为离层顶板已失去了与老顶的依存和控制,呈自重状态存在于支架上,并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