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高频考点

会计高频考点

ID:39471933

大小:3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04

会计高频考点_第1页
会计高频考点_第2页
会计高频考点_第3页
资源描述:

《会计高频考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金融资产高频考点汇总 金融资产的分类与金融资产的计量密切相关。因此,企业应当在初始确认金融资产时,将其划分为下列四类:  (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2)持有至到期投资;  (3)贷款和应收款项;  (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的分类一旦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金融资产的重分类如下图所示: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收益的确认  企业在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期间所获得的现金股利或者债券利息(不包括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当确认为投资收益。  

2、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时,投资企业按应享有的份额,借记“应收股利”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资产负债日,投资企业按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的面值和票面利率计提利息时,借机“应收利息”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收到上列现金股利或债券利息时,借机“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股利”科目或“应收利息”科目。  涉及到的会计分录:  借:应收股利(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投资持股比例)    应收利息(资产负债表日计算的应收利息)    贷:投资收益【高频考点】: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公允价值的变动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

3、计量,是指采用一定的价值标准,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并以此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中的会计程序。交易性金融资产在最初取得时,是按公允价值入账的,反映了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实际成本,但其公允价值是不断变化的,会计期末的公允价值则代表了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现时价值。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依然按公允价值反映,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时,应按二者之间的差额,调增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余额时,同时确认公允价值上升的收益;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

4、时,应按二者之间的差额,调减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余额时,同时确认公允价值上升的损失。  涉及到的会计分录:  1.公允价值上升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公允价值下降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通常情况下,企业持有的、在活跃市场上有公开报价的国债、企业债券、金融债券等,可以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特征:  (一)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  (二)有明确意图持

5、有至到期  (三)有能力持有至到期  “有能力持有至到期”是指企业有足够的财务资源,并不受外部因素影响将投资持有至到期。  (四)到期前处置或重分类对所持有剩余非衍生金融资产的影响  企业将持有至到期投资在到期前处置或重分类,通常表明其违背了将投资持有至到期的最初意图。如果处置或重分类为其他类金融资产的金额相对于该类投资(即企业全部持有至到期投资)在出售或重分类前的总额较大时,则企业在处置或重分类后应立即将其剩余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即全部持有至到期投资扣除已处置或重分类的部分)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且在本年度及以后两个完整的会计年度内不得再将金融

6、资产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例如,某企业在2012年将某项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或出售了一部分,且重分类或出售部分的金额相对于该企业没有重分类或出售之前全部持有至到期投资总额比例较大,那么该企业应当将剩余的其他持有至到期投资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而且在2013年和2014年两个完整的会计年度内不能将任何金融资产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但是,需要说明的是,遇到以下情况时可以例外:  1.出售日或重分类日距离该项投资到期日或赎回日较近(如到期前三个月内),且市场利率变化对该项投资的公允价值没有显著影响;  2.根据合同约定的偿付方

7、式,企业已收回几乎所有初始本金;  3.出售或重分类是由于企业无法控制、预期不会重复发生且难以合理预计的独立事件所引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