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产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煤焦油)

危险化学品产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煤焦油)

ID:39486404

大小:93.02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7-04

危险化学品产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煤焦油)_第1页
危险化学品产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煤焦油)_第2页
危险化学品产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煤焦油)_第3页
危险化学品产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煤焦油)_第4页
危险化学品产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煤焦油)_第5页
资源描述:

《危险化学品产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煤焦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煤焦油SDS编号:QDJHWHP01日期2013年2月20日危险化学品产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煤焦油部分)SDS编号:QDJHWHP01修订日期:2013年2月20日青岛焦化制气有限责任公司第7页共7页煤焦油SDS编号:QDJHWHP01日期2013年2月20日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名称:煤焦油产品代号:QDJHWHP01生产企业名称:青岛焦化制气有限责任公司地址:青岛市镇平一路2号电话:0532-84882747传真号码:0532-84852892企业应急电话:0532-84852030邮编:

2、266042电子邮件地址:gas1@qdgg.com产品推荐用途:可分馏出各种芳香烃、烷烃、酚类等,也可制取油毡、燃料和炭黑。限制用途:直接用作燃料。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GHS危险性类别:易燃液体第4类;急性毒性(经口)第4类;急性毒性(经皮)第5类;急性毒性(吸入)第1类;皮肤腐蚀/刺激第3类;严重眼睛损伤/眼睛刺激性第2B类;皮肤过敏性第1类;致癌性第1类;急性水生危害第1类;慢性水生危害第1类。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说明:可燃液体;吞咽有害;皮肤接触可能有害;吸入致命;可致癌;引起轻微皮肤刺激;造成眼睛

3、刺激;可能引起皮肤过敏性反应;对水生生物毒性非常大;对水生生物毒性非常大,并具有长期持续效应。健康危害:作用于皮肤,引起皮炎、痤疮、毛囊炎、光毒性皮炎、中毒性黑皮病、疣赘及癌肿。可引起鼻中隔损伤。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和水体可造成污染。第7页共7页煤焦油SDS编号:QDJHWHP01日期2013年2月20日防范说明:预防措施: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禁止吸烟。操作后彻底清洗身体接触部位;作业场所不得进食、饮水或吸烟;避免吸入蒸汽,仅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操作;戴呼吸防护器具;污染的工作服不得带出工作场所;戴防护

4、手套;得到专门指导后操作,在阅读并了解所有安全预防措施之前,切勿操作;按要求使用个体防护装备;禁止排入环境。事故响应:食入:如果感觉不适,立即呼叫中毒控制中心或就医,漱口。吸入: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休息,保持利于呼吸的体位,立即呼叫中毒控制中心或就医。皮肤接触:用大量肥皂水和水清洗,如发生皮肤刺激,就医。污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如接触眼睛:用水细心冲洗数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的取出,取出隐形眼镜,继续冲洗,如果眼睛刺激持续,就医。如果接触或有担心,就医。收集泄漏物。安全储存:在通风良好处储存,保持容器密闭;

5、上锁保管;废弃处置:本品、容器的处置采用焚烧法处置。不导致分类的其他危险(例如尘爆危险)或不为全球统一制度覆盖的其他危险:/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物质√混合物有害物成分化学名浓度CASNo.萘菲芴荧蒽苊蒽芘苯并芴沥青8~12%4.5~5.0%1.0~2.0%1.8~2.5%1.2~1.8%1.2~1.8%1.2~1.8%1.0~1.1约55%91-20-385-01-886-73-7206-44-0208-96-8120-12-7129-00-0243-17-48052-42-4第四部分:急救措施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

6、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第7页共7页煤焦油SDS编号:QDJHWHP01日期2013年2月20日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如发生皮肤刺激,就医。污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细心冲洗数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的取出,取出隐形眼镜,继续冲洗,如果眼睛刺激持续,就医。食入:尽快彻底洗胃。就医。急性和迟发效应、主要症状及健康影响:作用于皮肤,引起皮炎、痤疮、毛囊炎、光毒性皮炎、中毒性黑皮病、疣赘及癌肿。可引起鼻中隔损伤。吸入热的煤焦油蒸气时会引起中毒

7、;经常接触会引起皮炎。医疗护理和特殊的治疗:无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灭火方法和灭火剂:可用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特别危险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作业人员

8、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环境保护措施:防止焦油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迅速撤离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