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的励志故事

屠呦呦的励志故事

ID:39490137

大小:16.4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7-04

屠呦呦的励志故事_第1页
屠呦呦的励志故事_第2页
屠呦呦的励志故事_第3页
屠呦呦的励志故事_第4页
屠呦呦的励志故事_第5页
资源描述:

《屠呦呦的励志故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屠呦呦的励志故事屠呦呦的3个哥哥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作为家中唯一的女孩,屠呦呦同样从小就开始接受了完整的教育。只是,屠呦呦的学生生涯,从1946年始中断了两年多。这一年,16岁的屠呦呦经受了一场灾难的考验——她不幸染上了肺结核,被迫终止了学业。此时,经历了战乱洗礼的屠家,生活已变得十分拮据。得了肺结核,对这个小女孩的考验可想而知。所幸的是,经过两年多的治疗调理,屠呦呦得以好转并继续学业。这段患肺结核的经历,在屠呦呦看来,正是自己对医药学产生兴趣的起源。“医药的作用很神奇,我当时就想,如果我学会了,不仅可以让自己远离病痛,还可以救治更多人,何乐而不为呢?”一代药

2、学家的原始起点,就是来自于这种“治己救人”的朴素愿望。家庭的熏陶,也让屠呦呦对医药渐生兴趣。父亲屠濂规是银行职员,平时则喜好读书。家中楼顶那个摆满古籍的小阁间,既是父亲的书房,也成为屠呦呦最爱的去处。父亲去看书时,屠呦呦也会坐在一旁,装模作样摆本书看。虽然看不太懂文字部分,但是中医药方面的书,大多配有插图,这让屠呦呦十分享受那段简单而快乐的读图岁月。屠呦呦作为父母唯一的女儿,备受疼爱,曾让许多同学羡慕不已的是:屠呦呦喜食香螺,在繁忙的求学生活中,妈妈总会亲手做好腌香螺,捎给自己心爱的女儿。1948年,休学两年病情好转后,18岁的屠呦呦开始进入宁波私立效实中学高

3、中就读,也与父亲屠濂规成为校友。这是一所颇为传奇的学校。创立于1912年2月的效实中学,由中国早期物理学家何育杰以及叶秉良、陈训正、钱保杭等一批当时著名的科学家,联手宁波当地实业家李镜第共同创办。学校以“私力之经营,施实川之教育,为民治导先路”为宗旨,创校之初就提出了“教育之事,贵有适性,与人适意志,与地适风尚,与时适际遇”的教育理念。学校办至1917年时,就已声名鹊起。名校上海复旦大学及圣约翰大学皆与效实中学订约,凡效实中学毕业生皆可免试,直接保送入学。1948年2月,当屠呦呦以同等学力的身份,进入效实中学读高中一年级时,学校从抗日战争的战火中走出还不到3年

4、。在1941年4月宁波沦陷后,直至1945年10月25日,效实中学才得以复校,这一天,也成为后来的宁波效实中学校庆纪念日。1951年的夏天,已是高中毕业生的屠呦呦认定,自己的求学之路还将继续。考上大学,自然成为她的新目标。考前填报志愿时,素来喜欢自己拿主意的屠呦呦大笔一挥,给自己报了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当时,国内开设药学系的大学尚寥寥无几,北大医学院药学系更是其中翘楚。但在并无医学家传的屠家,屠呦呦的选择显得颇有个性。其实,高中时身患肺结核后被治愈的经历,已让少年屠呦呦对医学心向往之。为何要学药?则是因为她觉得,用药正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那时,新中国尚未迎

5、来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录取的高考时代,全国分为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六区,由同一地区的高校进行联合招生。北大清华等名校皆属于华北区。按照规定,作为浙江考生,有志北上求学的屠呦呦,需要离开已生活20多年的老家宁波,前往省会杭州参加考试。3天时间里,尚未满21岁的屠呦呦在考点浙江大学校园里,完成了自己的高考征途。当时,华北区高校的录取榜,会登载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纸上,于是,在等待发榜的日子里,没事儿就去翻翻这几份报纸,也成为屠呦呦那段时间的习惯。当1951年的夏季即将到尾声时,屠呦呦接到了北京大学寄来的录取通知书,她即将启程,北上入京,

6、开启自己在高等教育阶段的求学生涯。在那个年代,身为女孩能够在接受完高中教育后继续读大学,屠呦呦觉得自己很“幸运”。也正是在那个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女性开始有机会“走出家门”,让聪明才智得到前所未有的释放。屠呦呦能够成为新中国首批女大学生中的一员,正印证了女性在国家建设和民族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上世纪50年代的北京大学医学院,在这座千年古都中显得颇为洋气。设在北京市西城区西什库天主堂附近的校园,被包裹在当年的皇家建筑群之中,学子们每天抬头可见的,却是西方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如今,这里已是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第一门诊部的所在地。在校期间,屠呦呦和同窗们的实

7、验室和宿舍,则设在附近的菜园胡同13号。当年的同窗、北京卫生职业学院首批主任药师周仕锟回忆,他们这一班,按入学年份排序,称为药学第八班,全班七八十人。与屠呦呦同龄的周仕锟记得,他们在班上年龄相对较大,最小的同学比他们小3岁。屠呦呦近日赴瑞典领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颁奖之前,屠呦呦做了题为“青蒿素的发现中医给世界的礼物”的演讲,强调这不仅是授予她个人的荣誉,也是对全体中国科学家团队的嘉奖和鼓励。她还讲述了40年前在艰苦的环境下,中国科学家努力奋斗从中医药中寻找抗疟新药的故事,并特意谈到中医药说,这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

8、生理学或医学奖,填补了我国无诺贝尔科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