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测量》PPT课件

《导线测量》PPT课件

ID:39492632

大小:839.60 KB

页数:46页

时间:2019-07-04

《导线测量》PPT课件_第1页
《导线测量》PPT课件_第2页
《导线测量》PPT课件_第3页
《导线测量》PPT课件_第4页
《导线测量》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导线测量》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章导线测量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导线测量的布设形式第三节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第四节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第五节交会法定点自定义放映5第六节三角高程测量第一节概述一、目的目的:提供控制基础和起算基准实质:测定具有较高精度的平面坐标和高程的点位控制点二、分类平面控制测量====国家平面控制测量:一、二、三、四等====测图与测设平面控制:导线,小三角高程控制测量====国家高程控制测量:一、二、三、四等====测图与测设高程控制:等外水准,三角高程第一节概述三、原则从高级到低级由整体到局部逐级控制,逐级加密四、实施步骤技术设计选点造标埋

2、石观测数据处理成果验收与上交成果应用第一节概述五、国家三角网的布设国家三角网:用三角测量方法建立的国家平面控制网第一节概述以高精度而稀疏的一等三角锁,尽可能沿经纬线方向纵横交叉地迅速布满全国,形成统一的骨干大地控制网,然后在一等锁环内逐级(或同时)布设二、三、四等三角网。在此基础上,可布设一、二级小三角或一、二、三级导线作为区域控制(或局部控制网)。布设方案:1、一等三角锁国家大地控制网的骨干,主要作用是控制二等以下各级三角测量,并为研究地球形状和大小提供资料。尽可能没经纬线方向布设成纵横锁,且交叉构成网状图形。平均边长:2

3、0-25km2、二等三角网以连续三角网的形式布设在一等锁环内,四周与一等锁衔接。平均边长:13km(10-18)全国需布设6万个3、三、四等三角网加密控制网,满足测图和工程建设的需要,采用插网或插点方法布设,也可以越级布网。三等网平均边长:8km四等网平均边长:2-6km国家三角锁、网的布设规格与精度要求等级平均边长(km)测角中误差(″)三角形最大闭合差″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一等网20-25±0.7±2.51:150000二等网13±1.0±3.51:150000三等网8±1.8±7.01:80000四等网2-6±2.5±9.

4、01:40000六、国家高程控制网—水准网国家水准网:按国家水准测量规范的技术要求建立起来的高程控制网。作用:全国范围内施测各种比例尺地形图的高程控制基础,以及一些科学研究如地壳垂直形变规律、各海洋平均海水面的高度变化,以及其他有关地质和地貌的研究等。由高级到低级,从整体到局部:分成四个等级,逐级控制,逐级加密一等水准网:骨干,环线长1000-1500km二等水准网:基础,环线长500-750km精密水准测量三、四等水准网:为地形测图和工程建设服务。精密水准测量:一等水准网,二等水准网基本规定:前后视距差应小于1m,累积差应

5、小于3m;相邻测站上,奇站按“后前前后”观测,偶站按“前后后前”观测同一测段的水准路线上测站数目应为偶数;每一测段都要往、返测一测段的往返测应在不同气象条件下进行精密水准测量:一等水准网,二等水准网等级仪器类型视距/m前后视距差视距累积差黑、红面分划读数差/mm黑、红面分划读所测高差之差/mm往返测高差不符值/mm一S05≤35≤0.5≤1.5≤0.3≤0.5≤2K1/2二S1S05≤50≤60≤1.0≤3.0≤0.5≤0.7≤4K1/2第二节导线测量的布设形式根据测区的情况要求,导线可布设成以下三种:1、闭合导线第二节导线

6、测量的布设形式根据测区的情况要求,导线可布设成以下三种:2、附合导线第二节导线测量的布设形式根据测区的情况要求,导线可布设成以下三种:3、支导线第三节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6)导线点应尽量靠近路线位置。一、选点实地选点时应注意下列几点:(1)导线点应选在地势较高、视野开阔的地点,便于施测周围地形;(2)相邻两导线点间要互相通视,便于测量水平角:(3)导线应沿着平坦、土质坚实的地面设置,以便于丈量距离;(4)导线边长要选得大致相等,相邻边长不应悬殊过大;(5)导线点位置须能安置仪器,便于保存。第三节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导线点之标记

7、图草图导线点相关位置P3李庄7.23m化肥厂8.15m独立树6.14m一、选点第三节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二、测角导线的水平角即转折角,是用经纬仪按测回法进行观测的。在导线点上可以测量导线前进方向的左角或右角。三、量距导线采用普通钢尺丈量导线边长或用全站仪进行导线边长测量。第四节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导线测量的最终目的是要获得各导线点的平面直角坐标,因此外业工作结束后就要进行内业计算,以求得导线点的坐标。一、坐标计算的基本公式1.根据已知点的坐标及已知边长和坐标方位角计算未知点的坐标,即坐标的正算。第四节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一、坐标计

8、算的基本公式2.由两个已知点的坐标反算其坐标方位角和边长,即坐标的反算。第四节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一、坐标计算的基本公式2.由两个已知点的坐标反算其坐标方位角和边长,即坐标的反算。需要指出的是:按坐标反算公式计算出来的坐标方位角是有正负号的,因此,还应按坐标增量ΔX和ΔY的正负号最后确定AB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