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史地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2次

政史地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2次

ID:39496417

大小:45.5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7-04

政史地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2次_第1页
政史地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2次_第2页
政史地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2次_第3页
政史地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2次_第4页
政史地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2次_第5页
资源描述:

《政史地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2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政史地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四初中活动时间:2017年9月1日参加人员:全体教师活动地点:政史地办公室活动主题:本期集体备课安排中心发言人:备组组长:孔维英孔维英:内容记载:本学期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安排1、导学案、教案每课必备;课件在主要的篇目必备2、统一教案、统一导学案,统一进度,统一练习、统一作业、统一考试、统一分析成绩,一切尽量做到统一。3、组内的老师要互相配合,互相帮助,携手共进。活动过程4、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机构举办的各种与政史地学科有关的比赛,并争摘要取能够获奖。5、对于学优生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提高指

2、导。6、对于学困生要坚持长抓不懈的进行补差的工作活动效果好政史地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四初中活动时间:2017年9月6日参加人员:全体教师活动地点:政史地办公室活动主题:七年级历史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中心发言人:备组组长:孔维英孔维英:今天我们组给大家展示的是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课文《原始农耕生活》。下面我们就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和备课。教材分析:距今约七千年,我国开始进入原始农耕时代,典型是距今约七千年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和距今约五六千年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他们都具备了原始农耕的特征:从

3、事农业生产、使用磨制石器、过定居生活、饲养家畜和制造陶器。活动过程学情分析摘要七年级历史主要讲的是中国古代的历史,第一单元是中华文明的起源,距今历史较为久远学生不易理解,运用通俗的方式讲解是教师主要考虑的问题。通过第一节的课的学习,学生对于中华早期文明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本节的学习做了一定积淀。目标:1.识记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所代表的区域、距今年代、房屋特点、种植作物品种、饲养的禽畜品种、使用生产工具、手工业情况。2.通过比较半坡、河姆渡人在生产生活方面与前人的不同,了解他们所取得的进步。3、知道原

4、始农业的发展对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的作用教学过程:导入:中国是农业大国,中国农业起源于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提问:什么是新石器时代),那同学们能够想象出原始社会的人类是怎样生活的吗?我们今天就一起穿越到原始社会,体验他们的农耕生活吧。师:我们的地点位于黄河流域的半坡村一带和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我们分为两组,分头出发,一组穿越到半坡村,一组穿越到河姆渡。同学们先结合满分卷预习课本5分钟,然后由小组代表描述自己穿越后的日常生活,越详细越好,可以分类别讲述。比如生活的时代,住房,生活工具,生产技术,家禽

5、家畜,种植作物等等。生:对照课本和满分卷预习基础知识。半坡组师:我们先请半坡组的同学来描述他们的生活。生:一组学生回答后,可以由同组学生补充回答。师:教师在ppt上将半坡居民的要点分条整理出来,同时调出半坡遗址的相关图片(如在半坡博物馆所拍摄的图片)师:历史课本上的图片大家一定要熟悉,能够准确说出它出现在哪一课,哪一个知识点里。我们看第六页右下角的有半坡居民房屋复原图,他的房屋主题分为两部分,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屋里还有灶坑,这是为什么呀?生:学生猜测给出答案。师:因为半坡位于黄河流域,和咱们这里的气候

6、差不多。冬天较冷,夏天较热。做成这种半地穴式的房子,可以冬暖夏凉,半坡人是不是很聪明啊?另外半坡人的技术也较我们上节课所学的元谋人和北京人先进,他们能够在打制时期的基础上进一步磨光,做成磨制石器,制造出用途更为广泛的生产工具。他们还种植粟,饲养猪和狗。粟在很长一段时期都是北方人的主食,小麦成为北方的主食是在汉代以后了。饲养家畜有什么好处?生:回答。可以有更稳定的食物来源。师:同时他们依然依靠采集渔猎的生活,并且工具更为多样和先进。比如弓箭长矛石球渔网等。另外大家要特别留心半坡的彩陶。陶器是半坡人的主要生活用

7、具,最具特色的是彩陶。大家可能看到这个图片有点失望,颜色并不绚丽多彩啊,我们看看彩陶的彩指的是什么,在烧制好的陶胚上绘制图案,一般是红色或者黑色。花纹主要是几何图案和动植物图案。代表就是人面鱼纹彩陶盆。除此之外还有装饰品、乐器、和纺轮。我们要能够从出土的物品来推测当时的生产生活。生:边听边划边写河姆渡组师:我们接下来一起听听河姆渡组的同学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生:小组代表详细描述可能的生活情景。师:河姆渡位于浙江余姚,距今7000年左右。他们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我们看图片什么是干栏式。有点像中国现在南

8、方少数民族的传统建筑,比如傣族的竹楼。大家想想,为什么要上面住人,下面用木桩做成干栏式的支撑呢?接触地面居住不是更方便吗?生:防潮师:同学们写在这个插图的旁边,长江中下游,气候温暖湿润,干栏式房屋利于通风防潮。在河姆渡时期,水稻已经是这一代的主要农作物,并且我们在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表明长江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农业工具主要是骨耜,相比半坡居民,河姆渡的家畜除了猪狗,还有水牛,体现了南方特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