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响幸福的鼓声

敲响幸福的鼓声

ID:39498525

大小:15.19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04

敲响幸福的鼓声_第1页
敲响幸福的鼓声_第2页
敲响幸福的鼓声_第3页
资源描述:

《敲响幸福的鼓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敲响幸福的鼓声今年九月的一天,我踏上一片从未到访的美丽土地——墨江县一个叫克曼村的哈尼族村寨,去寻访哈尼族牛皮大鼓。  此前我想,这牛皮大鼓,应比影视剧里摆在衙门口的大鼓更阔大,比战鼓更雄伟。然而,甫一见到摆放在院子中央的牛皮鼓,我愣是没反应过来:一段米把长、殿柱粗的树干,两头蒙着散缀着毛发的牛皮!  这就是哈尼族的牛皮大鼓?  我见过江南大鼓,鼓身由木板轧箍而成,鼓面牛皮则经过精致处理,最后的成品圆肚阔面,从头到尾被漆得光鲜明亮,洁净得可以放入衣柜。  而这哈尼族的牛皮大鼓,鼓身由大树掏空浑然天成,树壳似乎也仅是粗狂地削了几刀,鼓面更由原牛

2、皮直接蒙制,只在鼓点频繁处毛发稀疏脱落而现了皮色,浑身上下透露着一股原始的野性。  鼓,被哈尼族人认为是能够通神、具有灵性的乐器。  相传几百年前,哈尼族的克曼寨子里有两个年青男女,男的叫洛奇洛耶,女的叫扎斯扎依。洛奇洛耶喜欢扎斯扎依,他用草根和树叶做乐器吹调子追求扎斯扎依,扎斯扎依说不好听。他又用黄栗树做二弦弹唱情歌,扎斯扎依还是不喜欢。于是洛奇洛耶到山里砍来大椿树,做了一个牛皮大鼓敲给扎斯扎依听,扎斯扎依笑了。  克曼村的牛皮大鼓开始敲响了。盛装的鼓手们,挥舞着双手中的鼓槌,有节奏地时而擂动鼓面,时而击打鼓身。而伴随着击鼓时大幅度舞动的身

3、形,鼓手们嘴里频频呼喝。  “咚咚咚,嘿嘿嘿,呦呦呦……”鼓声飞扬,喝唱声声。偌大的院子,转瞬间盛满了从牛皮大鼓里喷涌而出的声音,淹没人群后又欢快地向矮墙外四溢,飞溅云霄。  哈尼族的牛皮大鼓,向我们展示着粗犷豪迈的激情。  哈尼族的长者告诉我,碧约人的牛皮大鼓在长期的传承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哈尼大鼓十二月颂》,用鼓声表达四季更替中农业生产劳动的喜悦和物候的变化。“第一鼓是‘颂猪月’,对应的是农历十月。咚咚的鼓声讲述的是田地里的农作物已基本收完,雨水减少,气温下降,花草枯萎,树木落叶,要过‘十月年’了……”哈尼族先人使用的是自己的

4、哈尼十月历,农历十月是哈尼族的岁首。咚咚的鼓声从农历十月敲起,一一讲述到来年九月,每个月都有特定的鼓点和对应的舞蹈动作来展现物候的变化、该做的农事及该进行的节日祭祀等,鼓声悠扬,舞姿豪迈。  在喧闹的院子里,我注意到了一大一小两位“特殊的鼓手”——小鼓手几乎是大鼓手的“缩小版”。询问后得知,她们果然是母女俩,妈妈李专英还是克曼村五位牛皮大鼓传承人当中唯一的“八〇后”。  哈尼族的男女老少都是踩着鼓点长大的。然而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由于种种原因,牛皮大鼓被束之高阁,任岁月恣意侵蚀。直到2001年,克曼村的哈尼族群众丰衣足食,物质生活越来越富饶,流

5、淌在哈尼族人血液里的鼓韵,随之也被唤醒,人们又怀念起牛皮大鼓。  制新鼓,拉队伍,两年后,已经停歇了四十余年的咚咚鼓声再次在村寨里敲响。遗憾的是,对应牛皮大鼓十二种鼓点的舞蹈动作,已经部分失传,这也敲响了民族文化传承的警钟。  牛皮大鼓再度恢复后,克曼村非常重视对这一哈尼族传统文化的传承,遂组织村民向族里的老人学习。李专英就是这时从邻村嫁过来的,而她婆婆刚好是村里为数不多的能敲能舞的哈尼族长者。  近水楼台先得月。几年前克曼村的牛皮大鼓成功申报普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李专英也尽得婆婆的真传,成为村里最年轻的县级牛皮大鼓文化传承人。  “

6、她很小的时候看着我们打鼓、跳舞,就非常感兴趣。”李专英上小学四年级的女儿似乎天生就是一个杰出的哈尼族鼓手。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她和村里的小伙伴已正式开始有组织地学习牛皮大鼓和舞蹈了。  如今,这一群十多岁的孩子已然娴熟地掌握了《哈尼大鼓十二月颂》整套的打法。“六一”儿童节时,她和院子里的那一群小精灵还去了镇上表演。  面对着我的询问,小女孩回答问题时失去了打牛皮大鼓的那份从容,一双乌溜溜的眼睛不停地张望,显然是第一次面对这样庄重的对话。  “学打鼓要占去你很多玩的时间,为什么还要去学呀?”在我印象中,像她这样年龄的孩子,永远都是嫌玩不够的。  

7、“我喜欢打鼓!”她的回答像一颗钢珠掉在地上那样,简洁有力。  而这一句简单的“我喜欢”,也不禁让我想起自己的童年。所不同的是,那时候我喜欢的是撞铜锣。  浙江老家过年时有撞铜锣的习俗。铜锣由一面一米余高的落地鼓和两大一小的三片铜质锣组成。每年腊月二十五到次年的元宵,古黑的铜锣架就会在族人聚居的一座古老而宽大的四合院子里支起来。那声声迭起的锣鼓声,敲出了节日的气氛,也敲去了我们许多清冷的时光。因此,那时的我特别喜欢撞铜锣,能把祖上传下来的几种旋律敲得滚瓜烂熟。  进入新世纪后,四合院里的人家陆续搬进了各自的新居。过年时,我下一辈的孩子们再也不需

8、用铜锣来充实他们的童年了。于是那铜锣只得作了祖传的古物被寂寞地收起,算来已有十多年未露面了。  我的儿子和眼前这位小女孩是同龄人,他出生后就没见过老家的铜锣,更不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