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的成功之路

格力的成功之路

ID:39501301

大小:28.33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7-04

格力的成功之路_第1页
格力的成功之路_第2页
格力的成功之路_第3页
格力的成功之路_第4页
格力的成功之路_第5页
资源描述:

《格力的成功之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格力的成功之路  1月20日,格力电器发布2013年业绩快报。报告显示,公司2013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200.30亿元,同比增长19.9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8.13亿元,同比增长46.53%,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这份“意料之中”的亮眼业绩得到了市场的高度认可,当天格力电器猛涨5个多百分点,以每股29.57元收盘。  据目前公开的财务数据,格力电器是中国首家年净利润超过100亿元的家电企业。  与此同时,格力电器去年的另一项数据也格外引人注目,就是纳税超过102亿元。作为一家制造业企业,尤其是在充分竞争的家电

2、领域,格力电器能取得这个成绩实属不易。  从2012年度广东纳税百强看,石油、金融、汽车、烟草、通信、房地产、电力七大行业是贡献最多的纳税大户,共有75户企业上榜。这些企业大部分都身处垄断行业。  纳税能力强,一方面说明格力电器绝不逃避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一方面也体现出这家企业超强的盈利能力,以及其背后过人的创新能力。  这两方面足以让格力电器在迈向百年老店的征程上,走得足够好,走得足够稳。  格力空调的发展,带动整个空调产业高歌猛进-12-  2013年年初,格力电器提出了“力争2013年实现营业收入1200亿元,净利润和税收

3、双双达到100亿元”的宏大目标,一度引发市场的质疑。  但早在去年10月份,格力电器三季报发布后,多家研究机构纷纷上调了格力的全年盈利预测,看好其后续表现。  国泰君安的分析师曾表示,较高的收入增速和较低的存货水平反映出格力渠道备货积极,因此公司四季度增长乐观,存在超出市场预期的可能。  今年1月20日,格力电器用数据佐证了此前的市场预期。全年营收超过1200亿元,利润总额超过131亿元,净利润超过108亿元,成为中国首家净利润超过100亿元的家电企业。  据业内人士推测,受益于家电产业回暖,2013年其它家电厂商的业绩也不会

4、难看,但在净利及利润率方面,很可能会逊于格力电器。  格力电器有关负责人称,2013年公司坚持以消费者为导向,在创新技术、品牌影响力、管理能力等驱动下,以创造精品为着力点,通过集团化管控、采购以及集团化资金运营提升管理效益,通过生产自动化、信息化建设提高运营效率,不断进行品质升级、优化产品结构,充分发挥公司全产业链、规模成本以及渠道优势,使得公司综合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  尽管目前还不清楚格力电器2013年度海外市场的具体销售数据,但据格力海外市场相关负责人在去年秋季广交会上介绍,格力电器-12-2013年1—9月的出口增长接

5、近20%,而且预计2014年出口继续会保持20%的增幅。  该负责人表示,信心一方面基于格力电器各主要出口国家市场需求出现恢复性增长,另一方面与格力电器自身掌握核心技术竞争力、自有品牌出口比例提升有关。  目前,格力空调自主品牌已经出口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当地市场占有率第一的空调品牌。  专家指出,格力电器海外市场始终保持稳健增长,与其坚持“高科技、高品质、高性能”的发展原则密不可分。格力空调的发展,也带动了整个空调产业的高歌猛进,中国已经成为影响全球制冷产业的重要力量。  技术创新,做到极致,科研

6、投入不设上限  凭借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渠道创新上取得的优势,格力电器才能迅速提升企业的营收和利润。  业内人士指出,以空调为代表的中国家电,这些年的整体水平提高很快,跟国际水平相差无几。怎么做到的?“要想尽一切办法把产品做得更好,做到极致。”格力电器副总裁、总工程师黄辉说,“要满足用户的多方面需求。这些要求不是客户提的,而是我们在设计过程中考虑的问题,比如温差、噪音、外观、风吹到身上的感觉等问题。”-12-  格力电器对产品创新的要求很高。“我认为创新是全过程的变化。有一种创新是从无到有,属于原始性创新。还有一种是在固有的

7、、大家认同的技术上进行再突破,同样是创新。例如离心机,美国四大家族的产品有几十年的历史,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现在生产的产品,同等条件下节能40%,攻克中央空调领域的多项世界难题,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这难道不是创新吗?”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说。  支持产品创新离不开投入。看看格力电器那雄厚的科研班底,就能明白为什么格力空调可以连续19年销量全国第一,连续9年全球第一:5000多名科技研发人员、2个国家级技术研究中心、4个研究院、41个研究所、530多个实验室、9000多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500多项,科研投入不设上限,2012

8、、2013连续2年科研投入超过了40亿元。  创新前提是知识产权得到有效保护,不然“谁创新谁倒霉”  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内生动力。把发展转移到质量和效益轨道上来,尤其需要激发创新热情、掀起创新热潮。然而,创新的天才之火只有浇上知识产权的利益之油,才会燃烧得更加旺盛。  对于像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