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为本的社会建设

民生为本的社会建设

ID:39516658

大小:3.41 MB

页数:77页

时间:2019-07-04

民生为本的社会建设_第1页
民生为本的社会建设_第2页
民生为本的社会建设_第3页
民生为本的社会建设_第4页
民生为本的社会建设_第5页
资源描述:

《民生为本的社会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讲民生为本的社会建设国家重视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百姓关心全国各族人民对过上更好生活有着迫切要求和新期待。“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集民力,民力促进国力”个人旨趣研究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政策提纲一、社会建设的提出二、社会建设的地位三、社会建设的理念四、社会建设的目标一、社会建设的提出(一)过程回顾2004年9月,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第一次提出“社

2、会建设”概念。十六届六中全会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十七大报告在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二)背景分析为什么提出“社会建设”?经济与社会不平衡:重经济、轻社会经济长、社会短经济粗、社会细经济快、社会慢经济强、社会弱重生产、轻生活重积累、轻消费(三)“社会建设”中的“社会”含义1

3、、“大社会”除了自然界之外的人类活动领域,在现实生活中有时相当于国家或民族国家,如“自然与社会”。2、“中社会”把经济发展之外的领域都归为社会,通常讲的经济社会要协调发展,每五年制定一次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就是从这个意义上使用“社会”概念,如“经济与社会”。3、“小社会”与经济、政治、文化并列的“四位一体”中的社会,主要指社会生活领域即民生领域,包括衣食住行、生老病穷。“社会建设”中的“社会”是“小社会”概念。二、社会建设的地位(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1、“两位一体”(1978-1986):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1982年

4、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确定“两大文明”建设。2-1.“三位一体”(1986-2007)1986年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第一次提出了“总体布局”的概念,提出坚定不移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精神文明建设。2-2.“三位一体”(1986-2007)2002年,十六大报告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联系相结合,使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3、“四位一体”(2007-2010)2007年十七大报告中正式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

5、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构成。4、“五位一体”(2010-)十七届中全会公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二)社会建设在总体布局中的地位1、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提供有序的社会环境2、社会建设对政治建设:增强执政合法性基础3、社会建设与文化建设:促进全民的重叠共识4、社会建设与生态建设:推进“两型社会”建设三、社会建设的理念(一)根本理念:“民生为本”“以人为本”——“以民为本”——“民生为本”民生问题实质上就是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

6、、教和生、老、病、死、穷等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是老百姓过日子所遇到的各种切身利益问题,是一个社会的成员如何从政府、市场和社会中获得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社会资源,来支撑自己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问题。社会资源类型:经济资源:(经济资本:物质财富)政治资源:(政治资本:政治权力)文化资源:(文化资本:知识技能)关系资源:(社会资本:关系网络)中国人的关系网络:差序格局(二)“民生为本”的理论依据1.马克思主义哲学(1)“群众史观”(2)“群众路线”(3)“群众观点”2.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3.科学

7、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4.毛泽东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本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三)“民生为本”的现实依据1.民生问题与社会矛盾2.民生问题与社会公平3.民生问题与社会风险4.民生问题与社会和谐四、社会建设的目标经济建设的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建设的目标: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化建设的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生态建设的目标:“

8、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目标:中国特色福利社会总体而言,中国特色福利社会就是指全体人民都能够各尽所能,合理分享社会发展成果,公平享有社会福利,实现共同富裕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