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工程设计基础

油藏工程设计基础

ID:39516992

大小:323.31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9-07-04

油藏工程设计基础_第1页
油藏工程设计基础_第2页
油藏工程设计基础_第3页
油藏工程设计基础_第4页
油藏工程设计基础_第5页
资源描述:

《油藏工程设计基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五、井网密度井网密度:平均单井所控制的油层面积。f=A/n合理井网密度确定:1、有较高的水驱控制程度;2、要适应差油层的渗流特点,达到一定的采油速度;3、保证有一定的单井控制储量;4、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论证合理的井网密度一般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根据油层非均质性特点、油水粘度差异以及油层分布状况,设计各种注采井网,通过数值模拟预测开发指标和最终采收率,经综合评价,确定合理的注采井网。从油藏的角度研究合理油水井比的多少,大多研究结果是在均质条件下,统计得到。童宪章先生研究了注采平衡问题:最优井网系数与产

2、液/吸水指数比的关系:JL——油藏产液指数,m3/(d.MPa);Iw——油藏吸水指数,m3/(d.MPa);n——以油井为中心的n点面积注水井网系数,即正n点法。而油水井比m为:大庆油田研究院研究指出:当开发总井数和注采压差一定,即在注水井和生产井的流压一定的条件下,最高产液量的最佳油水井数比:注水开发油田的产液指数和吸水指数随着开采过程中含水饱和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注水开发的不同阶段,要对注采井网的适应性进行分析,必要时进行调整。六、注采强度注采强度=注采井数比×采油井井网密度:注采强度越大,井网

3、系统的注水能力和采油能力越强。七、井网调整反九点井网如果发现注入水沿角井方向推进较快,说明沿角井方向存在高渗透带或天然裂缝带,应及时转注角井,将反九点井网转化为五点井网;如果发现注入水沿边井方向推进较快,则转注边井,将反九点井网转化为直线井排注水,由此扩大注入水波及系数,提高开发效果。初期选择九点井网,在调整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五点井网如果发现开发过程中采油井水淹较快,说明注采井之间存在高渗透带或天然裂缝带,应及把原来四角的注水井关闭,把中心采油井转注,与相邻的四口采油井构成新的五点系统,转化后井网注水

4、方向与裂缝走向成45°。这种转化的实质是将小五点变成大五点,井距增大√2倍,可增大波及系数,但井网水驱控制程度有所降低。四井井网采油井周围存在三个注水来源,无论哪个方向存在高渗透带或天然裂缝带,由于油水井同时分布于该方向上,很难调整。压裂开发井网变形变形反九点、长五点五点井网调整示意图反九点法井网1:3正四(反七)点井网1:24-6油田开发报告编写油田概况油藏描述内容钻井、采油、地面建设工程设计油藏工程设计油田开发方案实施要求等等。4-7油田开发调整无论采取何种开采方式、井网系统、层系划分和驱动类型投入

5、开发的油田,为了达到延长稳产期,改善开发条件和提高采收率的目的,都必须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必要的调整。油田开发调整包括:层系调整、井网调整、驱动方式调整、工作制度调整、开采工艺调整。一、层系调整开发初期设计的井网由于地质资料不足,由于为了迅速取得经济回报,减少投资,层系划分的比较粗。一个层系内不同层之间的差异比较大,往往投产初期就可以观察到高渗透迅速见水,而低渗油层不出油。尽管用分层注水、分层堵水和分层改造的办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层间差异的影响,但作用有限,往往不得不细分层系,使一个层系间,层与层之间的

6、差异减少。-----解决层间矛盾和层内矛盾对多油层的油藏,用一套井网开发需要分成若干开发层系,用不同的井网进行开发。但一个层系的各个单层之间,由于注采的不均衡而产生了新的不均衡。为了更合理地开发,需要进行更进一步的划分。两种情况:一是在一个开发层系的内部更进一步划分若干个开发层系;另一是在相邻的开发层系之间,把开发较差的单层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开发层系。二、井网调整层系调整的目的主要在于减少层间(层内)差异,一个层系内的各层除在纵向上有差异外,往往在平面上差异更大,仅调整层系不调整井网和井距,有时

7、很难达到合理开发的目的。------解决平面矛盾井网调整办法一般有行列注水变为面积注水,九点井网变为五点井网。井网问题,多年来很多人研究,主要力量放在提高产量和提高采收率以及经济问题上。井网问题,应当从经济和地质因素两方面考虑。对于一个均质各向同性的储集层,随着井网密度的增加,会加剧井间的干扰,从而降低了增加井数的增产效果。一般,随着井数的增加,产量增加幅度逐渐减少,存在一个合理的井数问题。超过这个值,经济效益明显下降。三、驱动方式调整要根据油藏的地质条件建立技术上有效,经济上可行的驱动方式,同时要考虑

8、到对产能的需要。要考虑充分利用天然能量,这样往往最经济。如果边水比较活跃,可以先不考虑注水。对于底水驱动的油藏采用向底部部位注水,效果较好,而在内部注水,效果不理想。这方面的例子较多。四、工作制度调整这里讲的工作制度调整,不包括日常工作中对个别井的工作制度调整,而是指水驱油的流动方向以及注入方式的调整。如周期注水、水气循环交替注入等。调整水驱油的流动方向,对于有裂缝和高渗透通道的油田特别重要。水驱油的方向与裂缝和高渗透通道的方向相互垂直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