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输血》PPT课件

《成分输血》PPT课件

ID:39517342

大小:215.69 KB

页数:48页

时间:2019-07-05

《成分输血》PPT课件_第1页
《成分输血》PPT课件_第2页
《成分输血》PPT课件_第3页
《成分输血》PPT课件_第4页
《成分输血》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成分输血》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成分输血广州血液中心临床输血研究所田兆嵩成分输血就是把全血中的各种有效成分分离出来,分别制成高浓度的制品,然后根据不同患者的需要,输给相应制品。这是当前输血技术发展的总趋势,也是输血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成分输血是由Gibson于1959年首先提出来的。60年代末逐渐发展起来,70年代中期全世界广泛风行。进入80年代发达国家的成分输血比例达95%以上。到了90年代,发达国家的成分输血比例几乎达到100%,很少使用全血。一、成分输血的优点:㈠制剂容量小,浓度和纯度高,治疗效果好。㈡使用安全,不良反应少。㈢减

2、少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㈣便于保存,使用方便。㈤综合利用,节约血液资源。二、全血的缺点㈠大量输全血可使循环超负荷。㈡全血输入越多,患者的代谢负担越重。㈢全血容易产生同种免疫,不良反应多。㈣全血内所含的成分不浓、不纯和不足一个治疗剂量,疗效差。㈤全血是宝贵的社会资源,盲目输注全血是对血源的浪费。三、影响我国成分输血开展的主要因素:㈠各级领导重视程度,尤其是医院的院长是否重视成分输血;㈡临床医师能否及时更新以下几种陈旧的输血观念:⒈更新全血比较“全”的旧观念;⒉更新新鲜血比保存血好的旧观念;⒊更新急性出血需要补

3、充全血的旧观念;⒋更新输血对患者好处多,害处少的旧观念。㈢临床科室的主任能否带头开展成分输血;㈣血站能否及时提供优质成分血。四、成分血的临床应用添加剂(液)红细胞(红细胞悬液)用三联袋制备,一只含有抗凝保存液,一只含有添加剂,还有一只是空袋。 添加剂配方有多种,主要成分是: 1.添加了红细胞的营养剂(葡萄精、腺膘呤); 2.添加了红细胞膜的稳定剂(甘露醇或蔗糖)。适应证:适用于临床各科的输血。优点:*在密闭条件下制备,不会在制备时发生污染; *有了添加剂,延长了红细胞寿命,保存期长; *红细胞被添加剂稀释

4、了,输注更流畅(输注前要混匀);少白细胞的红细胞制备方法较多,白细胞去除的数量随方法 不同而异。各地血站普遍采用离心去白膜法能 去除白细胞70%以上,国外多用第三代白细胞 过滤器制备本制品,能去除白细胞99.99%。 国内生产的白细胞过滤器也能去除白细胞95% 以上,多在床边或血库应用。一、适应证(一)因反复输血或多次妊娠已产生白细胞或 血小板抗体引起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病人; (二)准备作器官移植的病人; (三)需要反复输血的病人可从第一次输血起 就选用本制品。二、注意事项(一)用开放法制备的本制品应于2

5、4小时内输 注;洗涤红细胞将全血或添加剂红细胞在无菌条件下用生理盐水洗涤3~6次(常规3次),最后加50ml生理盐水即制成。一、适应证(一)输入全血或血浆后发生过敏反应的病人,如荨麻疹、 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 (二)高钾血症及肝、肾功能障碍需要输血的病人; (三)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病人; (四)反复输血或妊娠已产生抗体引起输血发热反应的病 人可试用本制品。 *以前强调PNH应输洗涤红细胞,现在认为无此必要。浓缩白(粒)细胞制备方法有普遍离心法和单采法两种。前者1个单位仅含有粒细胞0.5×109

6、,国外已淘汰;后者能获得粒细胞1.5×1010个(1个治疗量)。一、适应证(从严掌握)应用时要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一)中性粒细胞<0.5×109/L; (二)有明确的细菌感染; (三)强有力的杭生素治疗48小时无效。二、注意事项(一)制备后应尽快输注,以避免粒细胞丧失功能;(二)输注效果不是看白细胞数是否升高,而是看体温是否下降,感染是否好转。三、用量日益减少的原因(一)目前的制备方法难以获得足够量的粒细胞;(二)粗细胞离体后功能很快丧失;(三)粒细胞抗原性强,异型输注容易产生同种免疫,不良反应多。

7、浓缩血小板手工法是从200ml全血分离的血小板为1个单位,约含血小板2.4×1010个;机器单采法从单个供者采集一次可获得1个治疗量,含血小板≥2.5×1011。一、适应证(一)治疗性血小板输注 1、血小板生成减少:见于各种原因所致骨髓抑制或衰竭; 2、血小板功能异常:主要见于药物、肝病、尿毒症等; 3、血小板稀释性减少:见于大量输血病人。(二)预防性血小板输注1、血小板<20×109/L,有发热或感染要输; 2、血小板<5×109/L,紧急输(易发生颅内出血); 3、侵入性检查或腹部手术应将血小板提升至

8、50×109/L(骨髓穿刺例外); 4、关键部位的手术(如脑、内眼等)应将血小板提升至100×109/L。二、注意事项1、输注前要轻摇血袋,混匀; 2、血小板应尽快输用,固故未输要在室温下放置; 3、以病人可以耐受的最快速度输入。血小板输注无效一、诊断标准(一)输后lhCCI<7.5,PPR<30%;输后24hCCI<5.0,PPR<20%; (二)输后lhCCI<10,PPR<60%;输后24hPPR<40%。*CCI:输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