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政策分析1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1

ID:39519808

大小:540.50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9-07-05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1_第1页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1_第2页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1_第3页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1_第4页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1_第5页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第一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第二节财政政策效果第三节货币政策的效果第四节两种政策的混和使用1第一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政府手中的两大法宝——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财政政策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变动税收是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如:美国的燃油税)变动政府支出指改变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2二、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央行改变货币供给量作用利率改变投资改变G

2、DP3货币政策包括:1、存款准备金政策(DepositReservePolicy)是指在国家法律所赋予的权利范围内,通过规定或调整商业银行交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RequiredReserveRate),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间接地调节社会货币供应量。2、再贴现政策(RediscountPolicy)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制定或调整再贴现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应和需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手段。3、公开市场业务(OpenMarketOperationPolicy)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卖

3、出有价证券的业务。公开市场业务并不是在所有国家都能开展的,它只能在具有完善的金融市场和以政府债券为主的大量有价证券买卖的经济发达国家中开展。4扩张性财政政策ryISLMr0r1Y*y0IS1E0E11、经济处于初始均衡点E0,均衡利率为r0,均衡收入为y0。由于潜在的产出为Y*,y0

4、始均衡为E0,均衡利率为r0,均衡收入为y0。2、当经济萧条时,政府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则LM曲线向右移动至LM1。3、新的均衡点位于E1点,此时的均衡利率下降为r1,均衡收入上升为y1。6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政策种类对利率的影响对消费的影响对投资的影响对GNP的影响财政政策(减少所得税)上升增加减少增加财政政策(增加政府开支,包括G和TR)上升增加减少增加财政政策(投资津贴)上升增加增加增加货币政策(扩大货币供给)下降增加增加增加7第二节财政政策效果一、一般原理(一)LM形状不变,IS形状对财政

5、政策效果的影响(二)IS形状不变,LM形状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三)关于以上结论的数学诠释二、极端情形:神化财政政策效果,凯恩斯极端(一)条件:IS曲线陡峭至极——垂直LM曲线平缓至极——水平(二)结论:财政政策完全有效,货币政策完全无效三、一个关键概念——挤出效应(crowdingout)(一)形成(二)影响其大小的因素四、问题的延伸——IS曲线的中国特色8LM形状不变,IS形状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OyrLMr0y0y2y1E’E1、IS陡峭(红线),移动IS曲线,政策效果大(y0y2)2、IS平缓(蓝线),移动IS

6、曲线,政策效果小(y0y1)我国IS陡峭,所以1998~今采取积极财政政策。r0、y0相同,右移的距离EE’相同,但效果y0y2>y0y19IS形状不变,LM形状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1、LM陡峭,移动IS曲线,政策效果小(y3y4)2、LM平缓,移动IS曲线,政策效果大(y1y2)从图上可以看出,y1y2>y3y4,而IS移动的距离是相同的。我国的LM平缓,财政政策的效果大。OryLMIS1IS2IS3IS4y1y2y3y410关于以上结论的数学解释1、财政政策乘数2、dY/dG与△Y/△G的差异:财政政策乘数考虑了货

7、币市场的因素3、结论:(1)d小,(1-β)/d的值大,IS陡峭,财政政策效果大。(2)d大,(1-β)/d的值小,IS平缓,财政政策效果小。(3)k大、h小,k/h值大,LM陡峭,财政政策效果小(4)k小、h大,k/h值小,LM平缓,财政政策效果大。11凯恩斯主义的极端1、A图:IS曲线垂直,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为零,投资不随利率的变动而变动。B图:IS曲线在凯恩斯陷阱中的滑动。C图:IS曲线垂直,LM曲线水平,财政政策十分有效,而货币政策无效。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极端。2、财政政策有效的原因:用增加支出或减税的财政政策

8、来增加总需求,效果巨大。原因:出售公债,不会使利率上升,不产生挤出效应。ry12凯恩斯主义的极端3、货币政策效果1)当利率水平极低时,债券的价格极高,高价购买债券的风险极大。因此,持币待购。2)此时,用增加货币供给的方式来降低利率以刺激投资,政策无效。13挤出效应(crowdingout)挤出效应的形成机理:1、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