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思想史第3篇

西方经济思想史第3篇

ID:39523146

大小:926.81 KB

页数:42页

时间:2019-07-05

西方经济思想史第3篇_第1页
西方经济思想史第3篇_第2页
西方经济思想史第3篇_第3页
西方经济思想史第3篇_第4页
西方经济思想史第3篇_第5页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思想史第3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篇:18世纪到19世纪初的西方主要经济思想第5章亚当·斯密5.1生平和著作5.2《国富论》的中心思想5.3分工、改良和交换及货币理论5.4价值理论5.5收入分配理论5.6资本积累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5.7《国富论》的社会哲学思想5.1生平和著作亚当·斯密(AdamSmith,1723—1790)出生在苏格兰法夫郡一个只有1500人口的小镇柯尔卡迪,1748年任爱丁堡大学讲师。1759年,出版首部成名作《道德情操论》,此书不仅论述了道德或伦理问题,也涉及到哲学、法学、心理学和经济学等。1764年,斯密辞去教职,担任年轻的巴克勤公爵的私人教师,陪同他

2、访问了法国和瑞士的重要一些城市。1767年,返回故里,专心著述,1776年出版巨著《国富论》。1778年,出任苏格兰海关税务局专员,定居爱丁堡,从此忙于公务。图:担任海关税务局专员时的斯密斯密不愿意将未能完成的作品留于世人,在辞世前不久,销毁了自己尚未完成的、大约有18本装订好的手稿。1790年7月17日,他与世长辞,葬在卡农加蒂教堂的墓地。简朴的墓碑上写着:“亚当·斯密,《国富论》的作者,长眠于此。”图:亚当·斯密的墓碑5.2《国富论》的中心思想(1)《国富论》的核心概念国民财富是国民收入。斯密明确指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富裕,是指全体人民的普遍富裕。

3、他从消费者利益出发提出了衡量富国裕民的标准,即衡量一国的富裕程度在于消费者所希求的价廉物博。(2)斯密提出,劳动是财富的唯一源泉,增加财富总量只有两种办法:第一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二是增加有用劳动的人数。5.3分工、改良和交换及货币理论斯密对分工、改良和交换问题的研究(1)说明了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并指出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三点原因。分工的深度和广度要受交换能力即市场范围的限制。(2)特别重视科技发明和工艺改进对发展生产力的巨大作用。斯密所谓的改良,是指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生产方式的不断变革。(3)实际上是把交换看成是人的社会依赖性的必然结果。

4、他认为,交换使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可以十分便捷地利用其他人由于业专而日进所形成的特殊才能,通过互惠互利而增进彼此的福利。斯密的货币理论(1)斯密看到了物物交换的不便利,指出货币是为了克服这种不便利产生的。货币是从人们交换发展中自发地和客观地产生的。(2)斯密认为,商品与货币的交换,就是商品同商品的交换。金属货币同其他普通商品一样,也是劳动的生产物,也包含一定的劳动量并具有价值。(3)斯密着重研究货币作为交换媒介或流通手段的职能。他虽然也提出货币还有作为价值尺度、支付手段、储藏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但他认为这些职能都是由流通手段的职能派生出来的。(4)从强

5、调货币在流通中的作用出发,斯密主张用纸币代替金属货币流通。因为纸币的生产费用低廉、维护费用小。他既看到了纸币代替金银币的积极方面,也注意了纸币的发行量要符合经济实际。5.4价值理论斯密的价值理论涉及到如下三个问题:(1)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2)“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和“商品的真实价格”;(3)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5.5收入分配理论斯密在经济学说史上首次正确地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他按照人们占有的生产条件和获取收入的形式,把国民划分为三个阶级:(1)只有自身劳动、以劳动挣得工资的工人阶级;(2)占有资本,来购买劳动获取利润的资本家阶级;(3)占

6、有土地,以出租收取地租的地主阶级。斯密提出,工资、利润和地租是全社会的基本收入,其他收入,如利息、租金等都是这三种收入派生的。5.6资本积累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斯密认为,资本增加的原因在于勤劳、节俭和谨慎,资本减少的原因是游惰、奢侈和妄为。因此,所有对个人来说是美好的品德都有利于财富的增加,因此,游惰、奢侈和妄为都是公众的敌人,而勤劳、节俭和谨慎都是社会的恩人。(1)斯密从资本积累的角度界定勤劳和游惰的含义;(2)勤劳和游惰说明过去收入转化为资本的比例,而节俭和奢侈则说明当年收入转化为资本的比例。斯密非常重视节俭对资本积累的作用;(3)谨慎是勤劳和节

7、俭的重要辅助,也是有助于财富增长的重要品德。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从道德哲学的视角研究了谨慎的必要性。严复与《国富论》严复(1854—1921)是我国近代思想家,翻译家。1901《国富论》以《原富》为题出版中译本,即成为国内学习经济学的经典教材,这也标志着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摆脱了传教士的时代,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严复翻译《国富论》的目的效法斯密把他的“富其君又富其民”当作国策,献给英王的精神,来献策于光绪皇帝,实现中国之富强。此书在1902年出版后未曾引起任何值得重视的反响。原因很明显:中国当时根本不具备使国民财富得以迅速增长的制度环境、政治环境和和平

8、环境。《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英文版5.7《国富论》的社会哲学思想《国富论》的社会哲学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