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的设题角度及应答策略

现代文阅读的设题角度及应答策略

ID:39538159

大小:341.00 KB

页数:49页

时间:2019-07-05

现代文阅读的设题角度及应答策略_第1页
现代文阅读的设题角度及应答策略_第2页
现代文阅读的设题角度及应答策略_第3页
现代文阅读的设题角度及应答策略_第4页
现代文阅读的设题角度及应答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现代文阅读的设题角度及应答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现代文阅读题的设题角度及应答策略湛江市第二十一中学一、就词“含义”设问1、词语类型:指代义、语境义、修辞义(比喻、拟人、双关、象征、反语)、题目2、提问方式:例1“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句中“故乡”一词的含义是?(湖南)例2第6自然段中,作者说:“苏东坡获罪入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这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二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请根据文意说明“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的具体含义。(山东)3、解题思路:1)解释词意;2)从结构上去考虑;(如果是词语的话,一般不考虑结构这一步骤,但如果词语是题目的话,结构这一步骤则从线索及点明主旨的角度去思考)3)从表现手法上去考

2、虑;4)主旨4、练习巩固: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别人,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这种人”指代具有上述不良表现的人二、就句“含义”设问1、句子类型:1)内容上表达作者观点态度或写作意图的主旨句;2、结构上能够彰显出文章脉络层次的过渡句。3、表达上使用某种表达技

3、巧(尤其是比喻)2、提问方式:1)本文的结束句“而我则在向他倾诉之中审视了自己,赢得了自信”,深化了作者给书虫“当夫人”的感受。联系最后一段的有关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这个幸存下来的泥公鸡,不知何故,对着行将熄灭的夕阳张嘴大叫。我的心已经听到它凄厉的哀鸣。”联系上下文,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内涵?3)文中说:“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请解释这句话的含意。3、解题思路:联系上下文,寻找原因,解释句意即可。门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在一扇扇门内,隐藏着何等的奥秘!……开门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门是隐秘、回避的象征,是心灵躲进极乐的静谧或悲伤的

4、秘密搏斗的象征。没有门的屋子不是屋子,而是走廊。无论一个人在哪儿,只要他在一扇关着的门的后面,他就能使自己不受拘束。在关着的门内,头脑的工作最为有效。人不是在一起牧放的马群。……解释“人不是在一起牧放的马群”的含义。4、练习巩固4、练习巩固答案:指出人应该有独立的思考空间。三.就“全文主旨”设问1、提问方式:1)联系全文,概括写出本文的主旨。2)作者对绵绵土的回忆和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抒写,寄托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2、解题思路:常用格式“通过……表达了……”四.就“有哪些”设问1、提问方式:1)本文描写的“绵绵土”有哪些特点?(全国)2)作者在行吟阁畔产生了哪些“遐想”?(安徽)2、解

5、题思路:问“有哪些”,说明不止一点,要求筛选、分层、概括.答题注意要点完整,分层注意当合则合、不当合则分。五.就“为什么”设问1、提问方式:1)为什么作者一踏上大沙漠,就“全身心激荡着近乎重逢的狂喜”?(全国)2)为什么在作者笔下,《傅雷文集》好像在骄傲地说“我可以永存”,苏格拉底小雕像却“紧闭着嘴巴,一声不吭”?3)作者为什么要写“瓦松”?(四川)4)作者写秋天的落叶,为什么要联系孩子和老人来写?(江西)2、解题思路:1)“为什么”问原因的话,则直接联系上下文找出原因;2)“为什么”问的是“作用”“用意”“目的”的话,解题思路则是:A、内容上,解释(针对运用到修辞的句子)或概括;B

6、、从结构上考虑;C、从表现手法上考虑;D、主旨答题时,结合具体文本,有时可能四点都有,有时可能只有一两点,不能一概而论。六、就“用意、好处、作用”设问1、提问方式:1)文中,作者引述鲁迅先生所说的“好的故事”的用意是什么?2)分析“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3)作者在描绘“烟雨牛鹭图”后,又写了时装设计师、诗人和画家的感受,这在文中有什么好处?2、解题思路:A、内容上,解释或概括;B、从结构上考虑;开头总领全文,引出下文,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或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过渡句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或埋

7、下伏笔)结尾句总结全文,呼应前文(前后照应),点明主旨,卒章显志,余味无穷。C、从表现手法上考虑;D、主旨答题时,结合具体文本,有时可能四点都有,有时可能只有一两点,不能一概而论。七、就“是怎样、是如何”设问1、提问方式:1)作者是怎样描写湖畔风光的?2)文章以“说村落”为标题,就文章构思而言,作者对“村落”是如何“说”开去的?3)结尾作者呼吁“对树充满敬意吧”,文章是怎样逐层表现这一主旨的?2、解题思路:1)“是怎样”即“采用什么样的表达技巧”,可划分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