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钩虫旋毛虫肝吸虫肺吸虫

寄生虫:钩虫旋毛虫肝吸虫肺吸虫

ID:39538409

大小:1.25 MB

页数:81页

时间:2019-07-05

寄生虫:钩虫旋毛虫肝吸虫肺吸虫_第1页
寄生虫:钩虫旋毛虫肝吸虫肺吸虫_第2页
寄生虫:钩虫旋毛虫肝吸虫肺吸虫_第3页
寄生虫:钩虫旋毛虫肝吸虫肺吸虫_第4页
寄生虫:钩虫旋毛虫肝吸虫肺吸虫_第5页
资源描述:

《寄生虫:钩虫旋毛虫肝吸虫肺吸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重点:1.钩虫的成虫、虫卵形态,生活史,致病,常规诊断方法。2.旋毛虫成虫、幼虫、囊包形态,生活史,致病,主要实验诊断方法。3.肝吸虫成虫、虫卵形态,生活史,致病。4.肺吸虫成虫、虫卵形态,生活史,致病。1.概念:钩蚴性皮炎、异嗜症2.简答:(1)钩虫导致人体贫血的机制是什么?(2)试述旋毛虫对人的致病过程及主要临床表现。(3)简述肺吸虫的生活史及慢性肺吸虫病的临床分型和临床表现。复习题:第五节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板口线虫(美洲钩虫)在肠道线虫中危害最严重,损伤肠粘膜,慢性失血,全世界

2、感染9亿人,我国感染2亿人。1.成虫虫体细长,1cm左右,虫体前端较细,弯曲,呈“C”或“S”体态,顶端有一发达的口囊,内含钩齿或板齿。一、形态虫体前端有三种腺体:①头腺(1对):主要分泌抗凝素,抑制血液凝固。②咽腺(3个):主要分泌乙酰胆碱酯酶,干扰神经介质传递,降低肠蠕动,利于虫体附着。③排泄腺(1对):主要分泌蛋白酶,抑制宿主血液凝固。体态口囊钩齿板齿十二指肠钩虫美洲钩虫C形S形钩齿2对板齿1对交合伞交合刺十二指肠钩虫美洲钩虫2刺呈长毛状,末端分开合并呈1刺,末端呈倒钩状交合伞展开呈圆形,宽度=长度

3、展开呈扇形,宽度﹥长度;背辅肋远端分2支,每支再分3小支基部分2支,每支再分2小支十二指肠钩虫美洲钩虫辐肋背辐肋2.虫卵长椭圆形,壳薄,无色透明。大小约为(56~76)m×(36~40)m,卵壳内含2~4个卵细胞,卵壳与细胞间有明显的空隙。钩虫卵四细胞期卵多细胞期卵含蚴卵杆状蚴:口腔细长,有口孔,第一、二期杆状蚴。口孔3.幼虫(钩蚴)含蚴卵→→→→杆状蚴→→→→丝状蚴孵出幼虫蜕皮2次丝状蚴(感染期蚴):口腔:封闭鞘膜:保护虫体鞘膜二、生活史两种钩虫生活史基本相同。生活史过程包括:在土壤的发育和在人体的

4、移行、发育。只需要一个宿主(人)。(一)虫卵及幼虫在土壤的发育条件:温暖(25oC~30oC)、潮湿(60%~80%)、荫蔽、氧足的疏松泥土虫卵第一期杆状蚴第二期杆状蚴丝状蚴感染期蚴24h48h蜕皮蜕皮5~6d感染期:丝状蚴(主动入侵)1.丝状蚴的生物学特征向温性向湿性向触性聚集性穿刺能力强借水膜爬行丝状蚴水膜(二)幼虫进入人体及在人体的移行发育2.丝状蚴入侵途径经皮肤(常见):皮下小静脉(或淋巴管)→→心→→肺→→咽→→食道→→胃→→小肠(在小肠蜕皮两次,发育为成虫)。经口:①口→→胃→→肠②口腔(食管

5、)粘膜血管→→心→→肺→→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钩虫多见)(一)幼虫致病1.钩蚴性皮炎(丝状蚴侵入皮肤造成)表现:针刺,烧灼感,奇痒,充血斑点(丘疹)→→红肿、水疱脓疱→→结痂→→脱皮自愈(2~3W)。好发部位:足趾、手指间;手背、足背。钩蚴性皮炎(粪毒)三、致病2.呼吸道症状(蚴虫体内移行造成)钩蚴穿破肺毛细血管,可引起出血及炎症细胞浸润。症状:阵发性咳嗽血痰哮喘1.消化道症状和异嗜症病变:虫体咬附肠粘膜,出血点、小溃疡、片状瘀斑。成虫咬附肠粘膜(二)成虫致病(严重)上腹不适、持续性隐痛恶

6、心、呕吐、腹泻食欲,体重。喜食茶叶、碎纸、木屑、破布、煤渣、泥土、瓦片、炉灰等。这种异常的嗜好,被称为“异嗜症”。(缺铁?)临床表现异嗜症2.消化道出血引起消化道出血(严重者消化道大出血)。以黑便、柏油样便、血便和血水便为主,出血时间迁延不断而贫血严重。易误诊为消化道溃疡、痢疾、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胃癌和胆石症等。3.贫血(钩虫的主要危害)失血量美洲0.02~0.1ml/天/条十二高10倍例:0.5ml/天/条×100条×100天=5000ml慢性失血原因:①虫体吸血后,马上从其消化道排出。②分泌抗凝素

7、,不断渗血。③不断更换咬附部位。妇女可造成停经。感染途径:经胎盘、经母乳感染虫种:多为十二指肠钩虫症状:急性血性腹泻,柏油样黑便,腹胀、呕吐,贫血严重,生长发育迟缓等。4.婴儿钩虫病四、病原学诊断粪检:查虫卵:直接涂片法饱和盐水浮聚法(首选)查钩蚴:钩蚴培养法(常用)痰检:查钩蚴:适于有呼吸道症状(一)分布呈世界性(热带、亚热带)国内:主要流行区为黄河以南(海南、广西、四川…)感染率:南方>北方农村>城市虫种:南方以美洲钩虫为主北方以十二指肠钩虫为主多为混合感染五、流行(二)流行环节1.传染源:钩虫病患者

8、、带虫者2.传播途径:⑴施用未经无害化处理人粪⑵种植作物(光手赤脚劳动)卫生条件差的矿井⑶接触疫土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年龄:青壮年(15~40岁)感染率最高性别:一般:男性稍高于女性江浙:植桑采桑,女性高于男性职业:主要是农民不同职业钩虫感染率(%)菜农30.963教师7.568农民19.827商人6.490半工半农14.360儿童5.422学生9.790工人4.327渔民7.806干部3.654六、防治加强宣教普查普治加强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